善財童子於菩提道場中接受了喜目觀察眾生夜神「大勢力普喜幢菩薩
解脫門」的加持和建議,參訪了正在菩提道場中宣說法要的普救眾生妙德夜神。
就在善財童子發願依止此善知識之際,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於菩提道場中為善財童子示現菩薩調伏眾生解脫神力,並以其諸相好莊嚴其身,於兩眉間放大光明,以「智燈普照清淨幢」之光明普照一切世間。
原來普救眾生妙德夜神在菩提道場中為善財童子所展現的,正是「菩薩普現一切世間調伏眾生解脫門」。
此處版畫表現雖未依善財童子參訪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為據,不過從版畫的整體表現看出,是不離偈語中所述之「青青軒竹」、「黯黯懸巖」、「流水潺潺」等境。
而圖中所表現的觀音菩薩為坐姿,菩薩身著寶衣,頭戴寶冠,冠中有佛,胸前配有瓔珞為飾,左手持念珠,右手觸膝,目光慈視海潮,與一般的觀音造相中的「數珠觀音」頗為相似。
所謂「數珠觀音」又稱「數珠手觀音」或「持珠觀音」,據經文記載,掐珠念誦能滅行者四重五逆之罪,因此,「數珠滅罪」的概念與觀音信仰相互結合。
至於「數珠觀音」的法像造型,主要表現特徵,是菩薩或坐或立於蓮花台上,閉目冥思,手持念珠。
〈慈容三十五現〉偈語是宋朝佛鑑慧懃禪師(一○五九—一一一七)的頌古之作,據禪典的記載:
某日,有禪師以「三界無法,何處求心?四大本空,佛依何住」示眾,懃禪師依此公案作偈云:「青青入座當軒竹,黯黯懸巖屏後山;更有一般堪羨處,夜深流水響潺潺。」
佛鑑慧懃禪師在偈語泯除了我、法二執,以自然之景表現了禪的自在與豁達,原來青青軒竹,潺潺流水,正是我們生命中最令人堪羨之處。
如果,再回到剛剛禪師示眾的公案裡,三界無法,四大本空,那麼我們何處求心?何處求「佛」?
這一切的背反也許就像版畫上所呈現的「數珠觀音」,既然,無法可求,法體本空,是誰,在念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