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年來奉獻於志願服務的義工不少,但像楊麗欽一樣,服務兩年就獲得「超級管家」稱譽的人卻少之又少。
楊麗欽喪偶後,悲痛難抑,原本是職業婦女的她,意識到兒子成人,家庭已不再需要她煩心,楊麗欽再也不想為賺錢而工作,她毅然選擇以投入公益過後半輩子。
自從接觸華山基金會關懷老人的義工服務後,基金會成為她第二個家,無償奉獻變成是她的第二份事業,而且奉獻的滋味,讓人欲罷不能,現在她幾乎是二十四小時隨傳隨到。
華山基金會在服務老人之外,還有二手物交換中心,透過二手物的交換,可以提供長輩或弱勢家庭生活上的需求,楊麗欽正是這個交換站的站長。楊麗欽說:「只要義工多做一點,把中心照顧好,平安站、天使站的站長(社工員)就能去外面尋找更多資源、幫助更多人。」
兩年下來,她先後接觸過問安、訪視、泡澡、整理發票、支援活動等職務,全心全意的投入,比從前領薪工作的認真程度還高,「超級管家」的稱號也不脛而走。
因為直接地與長輩互動,她認識好幾個家庭、見證人生百態,印象最深刻的有三個:第一是中和一位一百零四歲的阿祖,和孫女感情很好,在她協助阿祖洗完澡後,孫女都會幫她擦乳液,使阿祖皮膚光滑得令人羨慕,這是孝順的家庭;第二是新店爺爺,因為成為植物人,大小兒子棄他而去,唯一留下照顧的二兒子,非但妻子、子女出走,二兒子照顧爸爸也不用心,每次義工幫忙洗澡時,水都是黑的,令她鼻酸,覺得子女長大後、有能力了就該回饋父母,拋棄不應該,丟著不管更可惡。
第三個是獨居長輩不見得沒有子女,多是子女成家後鮮少陪伴。平常子女忙工作,不可能帶爸媽出遊,更別說麻煩的下雨天了,但長輩一聽義工要帶他們出去玩,下雨天也要衝!長輩感激義工的照顧,常說「妳一定會嫁好尪」或「妳們就像我的親兒子、親女兒一樣,謝謝啦!」當楊麗欽看見長輩被服務得臉上掛起笑容,就覺得服務是值得的。
當義工沒有實質的報酬,有時還要自付車馬費,但楊麗欽每照顧好一個對象,就寫一封電子郵件,把故事和感想,寄給在外地念書的兒子,兒子看了常有感觸。楊麗欽說,雖然只有一人服務,卻有兩人得到啟發。
基金會表示,每個人都認為楊麗欽得到超級管家稱號是名副其實,服務才兩年的她,時數竟是三年的量,非常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