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善於狂草者懷素,是繼草聖張旭之後的另一草書大家,他既狂又顛的走筆,比張旭氣象更大,世人有「顛張狂素」之美稱,傳世最經典作品〈自敘帖〉,早於南唐即入藏內府圖書,始終流傳有序,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懷素〈自敘帖〉於唐代宗大曆十二年(七七七年)寫成,自敘文中先說明幼時即入佛門,餘暇頗好筆翰,唯恨未能見前人之墨跡,因而所見甚淺,自去了京師見了當代名家,才打開眼界。
他聰明好學,未幾筆法精熟,出筆飛快,其文中記述著:「馳豪驟墨劇奔駟,滿座失聲看不及。」又因性格豪放,特有的狂放揮灑筆觸,引發時人矚目,是天之驕子。
懷素亦是天生反骨之人,他到處飲酒遊玩,所至之處均有名士作伴遊宴,飲罷乘興而書,醒後欲書卻書不得,正如許瑤所云:「志在新奇無定則,古瘦灕纚半無墨,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後卻書書不得。」醉時而書確有出乎意料之外的走筆,其字體結構往往奇險動人。
這篇〈自敘帖〉懷素引過多褒詞,將自己說得太好之,無論怎樣的好東西,若將它太肯定了,就會是小陋,就會是妄,導致爭議不斷。
時至今日,〈自敘帖〉真偽之爭仍持續延燒;五年前書書大家傅申先生運用科學鑑識,確定並非懷素真跡,而是年代近於北宋的「高仿本」,儘管如此亦無損其藝術價值,只因確有真本曾經存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