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童子拜別普德淨光夜神並接受指引,前往參訪「喜目觀察眾生夜神」的菩提道場。

善財童子以信解趣入,心無暫捨,念念善知識所有教誨,並以一心願得見善知識之念,隨念得善知識之方便行,入精進海,因而到達喜目觀察眾生夜神所。
喜目觀察眾生夜神,於菩提道場中以無量化身雲顯十度法門,以種種音聲宣說十度行法,並以「大勢力普喜幢菩薩解脫門」為善財童子加持。
〈慈容三十四現〉版畫與善財童子參訪無直接關係,不過卻以偈語「雲在青天水在瓶,手拖楊柳共君行」為意境,並且在版畫上以流暢的木刻線條表現出菩薩、楊柳、淨瓶飄逸的美感。
造型上與民間「楊枝觀音」頗為相似,民間信仰中的「楊枝觀音」又稱「楊柳觀音」或「柳葉觀音」。其法像大多為立姿,一手持楊柳,一手持淨瓶,因此「楊枝淨水」有惠施眾生、淨化、袪病等意。
此處偈語「雲在青天水在瓶,手拖楊柳共君行;回首不覺寒更曉,一片紅光海上生。」收錄在《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和《宗鑑法林》,是法鏡禪師頌古之作。
法鏡禪師,字可僊,宋朝嚴陵陳氏子,於長壽寺得度。元豐年間於廬山圓通說法,次遷石霜、黃龍,《嘉泰普燈錄》有傳,《建中靖國續燈錄》、《續傳燈錄》有玄化公案。
據禪典的記載,朗州刺史李翱因仰慕藥山禪師之道風,故屢請藥山禪師演法,然禪師卻不赴。
一日,李翱躬謁參訪藥山禪師,此時藥山禪師執經自若,不顧李翱在此。李翱性急,於是拂袖便出,且說「見面不如聞名!」
藥山禪師一聽便道:「太守為何貴耳賤目?」
李翱回拱謝問:「如何是道?」
藥山以手指淨瓶上下,言:「會麼?」
李翱言:「不會。」
藥山繼言:「雲在青天水在瓶。」
李作禮,述偈言:
鍊得身形似鶴形,
千株松下兩函經;
我來問道無餘說,
雲在青天水在瓶。
「雲在青天水在瓶」,是藥山禪師為李翱訪道所留下的案語,如何是道?
這讓我想起禪宗公案中有學僧問禪師:「一口吸盡西江水,意旨如何?」
是「蹈破天關」?
是「迥然廓落」?
是「杲日麗天」?
是「釘釘膠黏」。
……
其實答案就在我們身邊,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所以不論是「雲在青天水在瓶」,或者「一口吸盡西江水」,這樣的激盪無非就是要我們體得「禪」的無限可能和妙意道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