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書院 讀典籍 品漢字 不是食古 是安身立命

周慧珠  |2011.09.25
989觀看次
字級

在文創聲浪中,因著建國百年,而引起一波波文化探源的行動,如九月間陸續展開的「民國一百.讀享『經』彩」系列活動、「台北書院」的成立,以及從台北到日月潭,整合故宮、歷史博物館、國父紀念館,皆有各式各樣精彩活動與展出的「2011兩岸漢字藝術節」,讓九月金秋充滿中華文化氣息。

在二○○○年,台北市文化局曾定十一月為「思想月」,舉辦「品味經典,深耕台北」系列活動,並將古代的書院講學場景搬進市府中庭,當時的文化局長龍應台與幾位學者巧扮古代書院啟蒙智慧的山長,或彈古箏,或有幼童手舞足蹈地吟唱《唐詩》、朗誦《弟子規》及《論語》等。

轉眼十年已過,這期間,文創聲勢浩大的席捲而來,直可謂「捲起千堆雪」,卻也時而聽聞「只見創意,不見文化」之慨歎。政府為了以「文化軟實力」向世界展現「競爭力」,除了規畫世界各地成立「台灣書院」,更在都心老建築內興辦起「台北書院」,希望真正落實「傳道、授業、解惑」的生命教化本質。

世界上最美麗的文字——漢字,如繁花綴錦般編織著璀璨的中華文化,已然成為世界非物質性文化遺產;「兩岸漢字藝術節」活動,除較往年時間拉長,空間點拉大,內容更是傳統與創意兼容並蓄,如林谷芳與田青針對漢字藝術的對談,具實質啟發作用。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文化隨著代代生活而延展不息,這就是文創的根本意義。



讀享經彩

以「發現古人生活美學」為主題的「民國一百.讀享『經』彩」系列活動,於九月八日國際素養日(International Literacy Day),在國家圖書館文教區一樓展覽廳開幕,典禮會場「變身」為滿溢琴棋書畫和詩詞酬唱的文人書香空間,聆聽袁中平老師演奏古琴、唐韻合唱團吟唱唐詩、品茗清談,引領大眾進入閱讀中文經典之樂趣。

中華文化悠悠流淌五千餘年,許多經典書籍與時並進,歷經時代淘洗,雖讀者隨年代變更,卻是日新又新。這些典籍之得以代代延續,是因為閱讀之後提升了心靈境界,具有普世價值。

為鼓勵全民閱讀中文經典作品,提升閱讀素養及品味;同時,透過經典閱讀,瞭解古人文學、品茗、旅遊、愛情與待人處世之生活美學,國家圖書館藉此整合國內各圖書館力量,形塑社會經典閱讀之氛圍,培養融入古人生活美學之契機。

由教育部指導,國家圖書館主辦,邀集全國各地約五十所公共圖書館、三十所大專校院圖書館以及二十所高中圖書館,共襄盛舉;同時,與行政院研考會、國家文官學院、新聞局、教育廣播電台等政府機構充分合作,並整合文教媒體與出版事業體如大塊文化與趨勢教育基金會等之力量,精選十種以上的文溫以麗、意境深婉、饒富人生哲理之中文經典,以多元管道,織串形成推展全國經典閱讀活動之綿密網絡。以國際素養日之名,展開全民「素養加分」行動,各地區同步於九月至十二月共同推展為期三個月之導讀講座、特藏展覽和主題書展等有關活動,舉辦至少九大類形式多樣且生動活潑的經典閱讀活動,希望引燃時人閱讀古人典籍之熱情,並透過閱讀經典而擴張生命能量。

配合數位閱讀,同時規畫網路有獎徵答和經典改寫徵文等系列活動之特色,詳見網址http://100read.ncl.edu.tw



重現書院 傳道 授業 解惑

十月,彰顯台灣特色中華文化的「台灣書院」將於紐約、洛杉磯和休士頓開幕;九月,從未對外開放的國家二級古蹟——台北市中山堂三樓,在台北市文化局規畫下,以充滿人文氣息與生命教化機趣的「台北書院」姿態呈現。開館當日,首任「山長」林谷芳強調,台北書院將傳授立命、經典、體踐之學。由高齡九十六歲的行政院文化獎得主張光賓揮毫題匾的「台北書院」,設有講堂和茶坊,未來將舉辦系列專題講座,也開放民眾品茗休憩。

隱性文化

書院教育為中國最具特質的教育型態,始於唐而興於宋,其知名者如白鹿洞、嶽麓等在文化史上有一定地位,書院過去在台灣也曾盛行,清末全台就有六十多所書院。中華文化的核心──儒釋道三家的貫徹是台灣的優勢,林谷芳認為,大陸所言僅止於儒學,「釋」因牽涉到宗教有所避諱;在超英趕美中,帶有消極哲學的「道」不受青睞。許多大陸的友人來台,卻經常驚豔於台灣所保有的隱性文化。

林谷芳說:「中華民國在台灣,是儒釋道保存之地。」曾問大陸朋友文化重建要花多少年?他們的回答竟是:「至少也要一百年吧!」是以,有幸生活在這環境中,焉能不珍惜。

立命之學

林谷芳強調,書院所授的「立命之學」,兼顧修行、學問、藝術、生活等四個面向,有資格教授的老師必需具備人格典型,因此在台北書院將不見「中國近代史導讀」等課程,卻可見辛意雲教《老子》、奚淞談手藝禪等。「當外在世界愈形擴大,人們也愈被它稀釋消溶,安身立命看似老命題,卻成為當代人最需。」林谷芳分析,現今社會資訊無限累積,似乎增添視野,卻容易讓人迷失自我;虛擬實境看似提供生命更多角色與經驗,但也讓人難以分清真實與虛妄。

而「台灣書院」基本上與「台北書院」的定位不同,較傾功能性,以教學華語、正體字為主。若要在世界舞台與對岸進行中華文化的詮釋權之爭,漢學研究是台灣的機會。

林谷芳認為儒釋道三家的傳承與發揚,唯有在台灣才能落實,而這也是台灣最最珍貴的軟實力。



漢字內蘊 多元展現

「2011兩岸漢字藝術節」 在九月下旬盛大開展。

漢字,不僅是符號,更是紀錄中華文化的載體,應用之處隨處可見,或歌曲,或日常生活空間,或藝術創作領域,然而,在高度科技化的現今,這樣美麗又久遠的文化也最容易被忽略。

由中華文化總會、大陸中華文化聯誼會、中國藝術研究院合作共同舉辦的「兩岸漢字藝術節」於九月二十三日開展,這場縱橫古今的漢字藝術饗宴,包含六大主題特展,分別在故宮博物院、歷史博物館、國父紀念館以及華山文創園區等知名文化場館舉辦。

配合本次漢字藝術節,故宮博物院特別推出「精彩一百‧國寶總動員」展,展出故宮典藏之歷代珍貴書畫、器物,其中包含故宮的鎮館之寶──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唐懷素唐〈自敘帖〉、顏真卿〈祭侄文帖〉及宋蘇軾〈寒食帖〉等,都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國寶。

歷史博物館特別策畫「海嶠風華—近現代名家書跡展」,展出近現代六十餘位書法名家如于右任、王壯為、張大千、溥心畬等人作品以及民國時期文人胡適、朱自清、徐志摩、陸小曼等人之珍貴手劄。

國父紀念館中山國家畫廊則展出兩岸當代知名書家作品,「兩岸傳統與實驗書藝雙年展」力邀兩岸近百位書壇菁英,分別展出傳統、實驗兩種不同風格作品,參觀者將可看到書家傳統書寫的厚實功力,以及令人驚豔的實驗創作;另於二樓西廳展出兩岸百位篆刻名家所創作之經典作品;翠溪藝廊則展出由多位藝術家運用科技產品「數位e筆」所創作的精彩作品,充分呈現傳統書畫與電腦科技,結合的深度內涵。

華山文創園區「書寫‧漢字—大陸當代藝術展」則是由大陸當代重量級藝術家徐冰、岳敏君、邱志杰等十六位知名藝術家,以既古老又富有青春活力的漢字為基點,以凝聚生命力的漢字碰撞藝術家的靈感,透過不同的材料和語言形式,引領觀眾走進漢字的藝術殿堂。

少見的大型系列展,呈現了跨越一千四百餘年的書法發展脈絡。除了展覽之外,主辦單位更規畫台北書院山長林谷芳與大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田青的對談、兩岸書法學術研討會及藝術講堂等活動,讓大眾可以更深入了解兩岸近百年彼此漢字藝術的發展及成果。

更多資訊請上活動網站www.gacc.org.tw/ccart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