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照片】上海郵政總局

符芝瑛 |2011.08.30
1113觀看次
字級

在上海,近代郵政創辦以前,存在各種通信傳送的機構,包括官辦的「郵驛」、「鋪遞」,與民辦的「信局」等。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後,上海開埠,相鄰省分的民營信局紛紛將業務擴展到上海,甚至設立總號。上海地區的信局多達九十多家,為全國的通信中心。當時信局主營業務為傳遞信件、包裹、匯款、票據業務等等,與今日的郵局業務十分近似。有些信局還有普通郵費和郵件保險費之分,類似於今日的平信和掛號信。

一八七八年,時任海關總稅務司的赫德提議設立官方的近代郵政局。時任北洋通商大臣的李鴻章決定於上海、北京、天津、煙台和牛莊(今營口)五處試辦郵政業務。翌年,上海的郵政辦事名為「江海關撥駟達書信館」,兩年後更名為「江海關撥駟達局」。

一八九六年,光緒帝下旨正式開辦國家郵政,達局正式更名為「上海大清郵政局」。一九一三年再度更名為「上海郵務管理局」。

一九一一年底,上海郵政局向英國訂購了一百輛藍苓腳踏車,每輛腳踏車六十銀元,自此上海郵政開始進入車輛投送郵件的時代。

一九一二年後,郵政業務進入中華郵政時期。同時為了逐步削弱外國人對於中國郵政業務的干涉,政府決定興建一座新的大樓。郵政總局新廈決定在新改建完工的四川路橋北堍。

新廈自投入使用後,大樓自身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成為與外灘建築群遙相呼應的一座建築。一九八九年它被上海市政府列為「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築」;一九九六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前,上海郵政總局大樓內共有一個營業廳,即四川路橋郵政支局和一個博物館,即上海郵政博物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