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自畫自寫作品中,最擅長以簡筆漫畫來創作,更將漫畫及圖畫書兩種藝術結合,而創作了大量的民間故事圖畫書,他以全新手法改寫傳統故事,表達出臺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文生活,並以此地長久流傳下來的特有藝術形式,如:剪紙、人物畫等,表現出舊有的民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黃雯玲館長
被譽為兒童文學界「長青樹」的曹俊彥,遊走於圖畫書創作、雜誌編輯、推廣、策畫,畫風率真活潑,至今創作不輟五十載,創作超過二百多本童書。
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與信誼基金會、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聯合舉辦「天真與視野:曹俊彥兒童文學美術五十年回顧展」,展出上百幅曹俊彥手繪原畫與出版品,展現他多元活潑的畫風,以及對兒童美術的熱情與信念。
謝謝接受我的粗糙
「謝謝大家接受我的粗糙!」曹俊彥在「天真與視野──兒童文學五十年回顧展」上,俏皮地說:「這個展覽最大的意義是要激勵年輕人,老師畫這麼醜都敢畫,你們為何不敢畫,大家趕緊來作畫!」
幼年居住在台北大稻埕最大的電影院附近,為曹俊彥提供豐富的圖像世界,更培養了視覺感受力,隨時隨地能蹦出有趣的點子,編成故事,拾起畫筆就能揮灑出孩子心中的美麗世界。
曹俊彥感念的說,他的第一個畫架,是姊姊「不嫌棄他的作品粗糙」,拿出一個月的薪水買給他的,攜帶著姊姊送的畫架走遍各地,至今終於稍有成果。
他不斷嘗試各種題材與媒材,如極簡風格的小黑系列《小黑捉迷藏》、《小黑大變身》,以簡單的幾何造型激發兒童想像力;《白米洞》、《聚寶盆》取材民間故事;《屁股山》融合台灣地景;童詩插畫、無字漫畫系列,善用圖畫巧妙傳達意境。同時致力推動兒童文學本土化,近日出版的《早安台灣》匯集多年來行走台灣速寫,文筆也令人驚艷。
就是最愛說說畫畫
幼稚園時,有一次曹俊彥畫了一列與眾不同的火車,受到老師大力讚賞,激起他對繪畫的自信;到了高中,他更常溜到學校旁邊的植物園作畫,在蟲鳴鳥叫的環境裡,充滿自然生機,創作靈感也源源不絕。
在那個物質缺乏,口袋空空的年代,有機會為師長的兒歌畫插圖,或為學校的刊物作畫,若畫作在刊物上發表,還能領取稿費,在同學眼中可是「名利雙收」。他笑說,曾有家長擔心孩子和他這位愛畫畫的同學交朋友。
從台北師專畢業後,曹俊彥曾到小學任教,之後陸續為《新生兒童周刊》、《中華兒童叢書》信誼基金會等、光復書局等創作及出版過無數本膾炙人口的童書,一直抱持著「我來畫好書,好書我來畫」的信念,如大孩子般悠遊於兒童文學中。
七十歲生日,面對兒童讀物五十年的回顧展,並出版《雜繪──曹俊彥兒童文學美術五十年》一書,曹俊彥說:「這個回顧展很『雜』,就如同自己的『雜貨人生』。」雜,讓他忙得像無頭蒼蠅,卻讓生活多彩豐富。他說:把良知、良心放在創作中,就這樣,我還要繼續「雜」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