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阮愛惠報導】一九九五年成立的「荒野保護協會」,是由民眾自發組成的環境保護團體。以關懷台灣為出發點,放眼世界,透過自然教育、棲地保育與守護行動,推動台灣及全球荒野保護的工作。
協會祕書長林金保指出,「荒野」成立之初,便以「人人皆可貢獻的義工參與模式」為使命,致力建構一個人人皆可參與的義工組織。
目前「荒野」在台灣有十個分會,每年在全國各地舉辦的義工培訓組織有近百場,是重要的工作目標之一。義工培訓的方向有好幾個層面,包括棲地圈護、環境保護、物種保育、永續發展、自然教育及觀念推廣等。
林金保說,加入義工是進入荒野的開始。荒野的義工來自各行各業,年齡從國中生到七十幾歲都有。這裡是知識和交友的平台,即使是從零開始,透過各種訓練及義工服務後,大家都有機會成為生態保育的最佳解說員。
荒野的義工培訓採「老鳥帶菜鳥」的方式,資深的義工帶領新進的成員,前後期的學員有機會成為朋友,互相交流彼此的「綠色生活」理念,認識了更多荒野伙伴,更可從自然中尋得人生的意義。
十多年來,荒野在全台灣累積的義工人數已有兩、三千人,成為台灣非營利組織中最大的綠色團體。林金保說,每年義工的人數雖有增減,隨著各人的生活變動來來去去,但荒野的培訓目標持續推進,由上往下帶領的團隊模式不變,累積了許多人的熱誠、善意與願力,為保護台灣環境,做出無私且非凡的貢獻。
不過,荒野近年來面臨了一些考驗,因為政府單位近年來也開始推動義工培訓,而且完全免費,比起荒野的收費制度,雙方難免發生「搶人」的情勢。林金保覺得,其實這也算是良性的競爭,畢竟有愈多人的投入,對生態保育的工作有好無壞。荒野收費目的,只是想讓報名者不要掉以輕心,珍惜來受訓的機會而已。
未來荒野會加辦進階課程,引導義工往更上層樓的學習,也將與企業合作,幫企業訓練保育義工,結合民間和企業的力量,為台灣的生態保育多盡一分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