挹注61%資源 學技能也學休閒

李祖翔 |2011.08.13
921觀看次
字級

快樂是一種生活能力,休閒活動則是快樂的動力,但心智障礙者常常因溝通能力和社會互動低弱,無法參與休閒活動,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賴美智說,他們為了排遣無聊而四處遊盪、作息紊亂、失眠,遇到壓力、焦慮時又沒有辦法自我紓解,增加照顧者及相關機構更多壓力。

要解決種種延伸問題,基金會挹注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資源為他們舉辦休閒活動與生活訓練,例如百分之三十點九的資金使用在工作訓練、百分十九點六在生活訓練,其他有研習、機構輔導、就業等,而休閒活動就融入其中。

基金會推廣組員羅光璇指出,輕、中度障者上「技藝陶冶班」,技能培養的比例大於休閒活動,重度和極重度障者上「生活訓練班」,休閒活動成分多,無論何種障別的障者,都能參與休閒活動。

藉由課程增廣見聞

障礙者能參加的休閒活動有哪些?內容多元令人難以置信,羅光璇強調,課程會依照學員自身的狀況做調整與取捨,「有的學員喜歡坐在沙發上聽音樂、有的只想離開教室透透氣,有人愛寫心情日記、織毛線、做繪本,有的邀同學打撲克牌、玩Wii、大富翁或電腦遊戲。」由於障者的認知、肢體動作和缺乏意願,很難養成休閒活動的習慣,所以老師和治療師會介入,利用職務再設計的原理改造課程。

休閒活動不只體會情境、感受不同感官造成的刺激,對障礙者來說,還是增廣見聞的好媒介。「一般人只能想像得到,智障朋友在街上遊盪,或者發呆,但我們看到的,卻是運用電腦打字和小畫家軟體,創作文章與故事,喜歡朗讀的加以錄音,目前完成兩部電子繪本;障礙者也喝下午茶,花茶配上悠揚的音樂,跟著現代人一起時尚;靜態的還有卡拉OK歡唱、美勞工藝等。」

第一社福基金會開闢可選擇的休閒活動,包括啦啦隊、美術、書法、手語、縫紉、攝影、打擊樂、美容、戲劇、瑜珈、搖滾樂團、電腦、舞蹈、籃球、陶藝、社區互動等,現在又增加說故事、體適能、話劇、兩性支持社團、園藝、烘焙等協助障者紓壓,從課程能看見他們的需求和能力,打破一般印象。

在社區互動的課程裡,到超市練習購物也是一項有趣活動,障者推著菜籃、照顧者推行動不便的重度障者,一群人浩浩蕩蕩地手牽手逛超市,老師會依據學員能力,如有的學員已會辨認標誌、認字,就開要購買的清單,讓他們去買,增加對生活的了解,同時也提高原有的認知能力。「要去哪間超市或什麼地方散步,都是他們自己決定的!他們要學習自行倡議表決、少數服從多數,不能什麼都只想到自己,他們最喜歡去的地方是社區的藝文活動、花博、美術館,這個觀察結果可以讓大眾改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