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集上,有兩個八年級小男生各自在胸前掛了個紙箱,靦腆的穿梭在人群中叫賣冰棒,自家做的,沒有包裝,瞬間,兩箱一賣而光,讓大家吃到無塑化劑陰霾的安全。賣完冰棒,小男生坐在台階上數著錢,雖不多,卻在炙陽下漾出知足的微笑。
現代人買冰棒,多半在超市或賣場,街頭叫賣已因久遠而備覺新鮮,新到底,就是舊;舊回頭,又顯新。
回到台北後到迪化街買了一包綠豆如法泡製,煮了一大鍋放進冰箱冰鎮起來,等待那下班回家焦渴至極的人,喝下仲夏最解渴的冰涼,就像媽媽那舊年代簡單卻風味不盡的煮法。
和塑化劑絕緣,沒有色素,不加糖精,一鍋水,兩把綠豆,三匙砂糖就自製成功,煮法既這麼簡單,又那麼衛生,家家戶戶都有冰箱來幫忙,為什麼捨居家之便而要受塑化劑風暴威脅呢?說來,只是一種外食與自製不同的習慣而已。
凡事有開始第一回,往後會繼續做下去,做久了,就能養成一種好習慣;相反的,若沒有跨出第一步,由現代流行牽著鼻子走,明知多少化學物質正侵蝕我們已不再健壯的腸胃,但,日復一日,卻缺少動機讓我們反璞歸真,去尋回不受汙染的解暑小品。
如今,北京市集的一抹懷舊,喚起我對綠豆冰棒的兒時懷想,進一步的,改變日積月累的錯誤飲食習慣。平日閒時在冰箱塞滿各式蔬果,等口渴舌燥,隨興抓取幾樣丟進果汁機,自製果汁三分鐘就完成,清涼可口。為了方便與效率,一次還多削一點放進保鮮盒,隨時都喝得到新鮮。
市售果汁寫上百分之百原汁,還保證無防腐劑,稍有常識也可以想得通,哪可能把新鮮果汁裝瓶後,歷經長時間放置而不會變味變壞?
午後兩點,熱浪襲人,打開冰箱取出一隻綠豆冰棒,嗯,耳邊彷彿聽到冰棒叫賣聲,從童年拉回,安全而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