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大海】六度─忍辱

杜荷 |2011.08.12
1050觀看次
字級

美國最近有項調查發現,華裔第二代啃老族比例增加,第一代移民知識水平普遍不高,但努力有成。到了第二代知識程度提高了,卻因為被過度保護,即使長大還是喜歡窩在家裡給父母養。

年輕人不願外出工作,一個很重要因素是:沒辦法忍耐。再好的寶石,也要經過雕琢才能透出光芒,如果無法忍受,只有擺在一旁的分了。

忍!對一個人的成長與成熟,是相當重要的過程。在佛門裡要成就龍象,須耐得住千錘百鍊,不僅僅是忍耐,更是忍辱,其層面更深廣,分有三種:耐怨害忍、安受苦忍和諦察法忍。

先說「耐怨害忍」,受到別人言語動作的傷害時,仍然能保持內心平和。廣欽老和尚早年苦修住山洞十三年,回寺後要求守大殿,服務大眾,並天天在大雄寶殿打坐。有一回,監院師召集大眾宣布,「大殿功德箱被盜了。」此刻,大眾全將矛頭指向守大殿的廣欽和尚,原來住山高僧不過是個賊。

儘管別人閒言閒語,廣欽和尚一句話都沒辯駁,也不受影響。一周後,監院師又召集大眾說:「其實沒有功德箱被盜一事,我是在考驗廣欽法師有沒有真功夫,現在證明他確實有。」要是一般人,肯定和蘇東坡一樣「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第二「安受苦忍」,是在衣、食、住、行等生活條件不足的情況下,仍能忍受,不因此而退道心。星雲大師說,他十二歲出家時,寺裡以稀粥代替乾飯,經常一個月吃不到一塊豆腐或素菜。當時他正值成長期,可一想到時代艱辛、常住難為,便忘掉飢餓,這段歲月卻也養成他日後能忍的習慣。

最後「諦察法忍」,是對於遷流無常的世間,能起因緣想,不生不滅想,安住在真常中。例如我在佛教事業裡服務多年,發現許多來工作的青年,做個二、三年有經驗後,開始嫌薪資不足、沒競爭力等,便離職求去。人事的來來去去,對佛教事業發展自然有所影響,但我告訴自己,不能因此而退卻,要耐得住世事變遷之苦、安住在法中,為佛教而發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