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慈愛生命、關懷生命、關心世界,「同體共生」的理念,佛光山自八月五日至十一日舉辦「二○一一國際青年生命禪學營」。來自世界四十多個國家的學子;有來自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一貫道等優秀青年;有來自海內外近四百所知名大學碩博士生精英,總共一千五百位聚集佛光山,共同體驗禪門的生活教育,積極落實於「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三好運動的生命教育。
看到這一千五百位各國優秀青年共聚一堂,令人內心充滿感動,對未來充滿期待,我們看到了打破疆界的跨國融合、看到了開放門戶的宗教包容、看到了撤除藩籬的校際交流;這種藉由溝通,互相往來交流;藉由交心,互相包容融合,就是立足人間的禪心,禪心是人類的本心,釋迦牟尼佛拈花微笑,以心印心,於是「千年暗室,一燈即明」,這一千五百個青年就是一千五百個燈;在股市崩跌、在世界動盪、在災難頻傳之際、只要有燈,幽冥就會過去。
馬英九總統日前特別指出宗教多元融合是當前台灣文化的特色,台灣宗教具備「入世化、企業化、志工化及國際化」等四大特色,使源於大陸的宗教在台灣開花結果,展現出具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
馬總統的講話正替此次的「二○一一國際青年生命禪學營」下了最好的註腳。第一就是宗教的人間化,星雲大師在開營典禮中指出「世界要如何和平?經濟、戰事對立不能和平,科學發達、民主自由也不能確立和平,像今天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透過交流聯誼,來促進世界和平!」所以這不只是一個營隊而已,只要大家都能有更多的這樣交流,世界就可以透過宗教達到和平的境界。正如馬總統在今年「人類共同價值對話研討會」開幕典禮上指出的世界上雖有千種宗教,卻有共同的價值,即以道德為出發點,如伊斯蘭教的價值與中國的儒家思想是相通的。
第二是包容與融合。此次,禪學營跨越國家、宗教、種族、文化、語言,提供全世界優秀青年一個國際性的包容與融合平台;這一次一千五百人來自不同地方,生活環境、風俗習慣、思維方式都有重大差異,自然會形成不同的觀念與意見,幾天的相處就在領悟彼此的差異。尤其是這次有來自各種正信宗教的青年精英共聚,這樣的宗教融合,彼此尊重與了解,從而產生共通的人間情懷,這般的包容融合就是禪心。禪其實很簡單,不必多言,禪就是我們的生活方式,而禪心就是尊重不同生活方式的差異。
《金剛經》上說:菩薩要降伏其心,度脫眾生,首須去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是要我們以無私的心胸雅量,包容異己的存在,所以「融合」是一種容人的雅量,一種平等的相待,一種尊重的言行。這次一千五百人展現跨越國家、宗教、種族、文化、語言的容人雅量、平等相待、尊重了解,讓我們對世界仍充滿了期待,對人類的未來保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