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裡常提到「苗疆」,苗疆究竟是指哪裡呢?
苗疆通常指中國西南部的地方,包括雲南、四川、貴州、湖南、重慶等各省市部分,這些地區都是苗族聚居之處。
苗族,源於上古蚩尤炎黃時期,最初活動於黃淮流域。上古有名的「三苗」很可能就是苗族的先祖;二千多年前,部分苗族遷徙進入這個區域,開疆闢土,興建家園,過著自耕而食、自織而衣的生活。古人就把這些苗族聚居區稱作「苗疆」,即苗人的地盤。
以「疆」字做中國地名的不多,大家熟悉的除了這個苗疆外,也就新疆。
從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認為這種命名方式始自清代,因清人把現在新疆北部的蒙古準噶爾部地盤稱為「準疆」,把現在新疆南部稱為「回疆」,因該地居住的是維吾爾人,當時稱「回部」。後來乾隆擊敗回部,統一天山南北,把這個廣大區域命名為「新疆」,與舊疆相對,意思這是他新開闢的地盤。
其實,漢唐早就經營過此地區,只是那時叫「西域」。有趣的是,清人除稱苗疆外,也曾稱其為新疆。雍正時的雲貴廣西總督鄂爾泰給皇帝上書時,就把苗疆稱為「煙瘴新疆」。鄂爾泰一生在西南地區和中央為官,只短暫到陝甘前線督師,與今天的新疆無甚關聯,他筆下的「煙瘴新疆」不可能是今天的新疆,而只能是苗疆。
此文確有一定道理,清嘉慶年間出現了苗疆全圖,把沅江以西,酉江以南,辰江以北,及湘黔交界以東區域定為苗疆。但苗疆此稱可能更早,明朝嘉靖到萬曆時期,明政府曾在湖南修建一段南長城,以防苗民起義,人為隔斷了生苗(未受漢化)和熟苗。這段長城的別稱就是「苗疆長城」,可見至少明末時就已經有了「苗疆」這個稱謂。如果硬把苗疆稱謂的發明權歸屬清人,只怕明人也不會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