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芳、張詠萱探索慢活蔬食人生

杜晴惠 |2011.07.23
3866觀看次
字級

果然不出所料,他們居住的地方雖位於台北近郊,卻是那種門牌號碼不連號,下了車分不清南北、完全看不到幾棟房子的地方。記得坐車過來時,還行經大陸旅客首選的藝術勝地,沿著路行經外雙溪橋,不一會兒,耳邊就響起在都會難得聽聞的蟬叫聲,這個地方是單車車友拋開工作煩惱、放鬆心情騎乘的「小品路線」,也是張瑜芳、張詠萱這對夫妻的小天地。

簡單的隔間與木製地板,既是瑜伽教室、設計工作室,也是生活的所在。一進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像臉盆般大的陶盆,上面擺放著蔬菜,蔬菜下面墊著黑色的、能過濾空氣釋放負離子的備長碳。看得出來,入鍋前的蔬菜正在陶盆裡作淨化SPA,小小的廚房裡,使用的是天然材質的烹煮用具──陶鍋與各式木鏟。

實地探查,儼然成偵探柯南,想一窺究竟的,是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一股強調慢活蔬食的風氣,是否如媒體所說,已經成為許多人嚮往且力行的生活方式。

今年五月出版個人第一本書《慢活蔬食義大利》的張瑜芳、張詠萱,四年前為了追尋改變生命能量的悅性蔬食食譜,深入義大利這個慢食國度,這趟旅程事先沒有任何規畫,從人稱「美食之都」的波隆那出發,以「朋友介紹朋友」、「煮飯代替住宿」的方式,前後花兩個月時間,從義大利北部到走到南部。在這趟充滿未知的旅程中,他們與義大利朋友、家庭分享美食,探討食物與自我潛能擴展的可能性。

或許是主題涵括了旅行、美食與慢活的議題,切中讀者需求,一出版就名列誠品書店暢銷排行榜健康生活類前十名,也吸引媒體的關注,當他們受邀接受陳文茜電台節目專訪時,陳文茜問張瑜芳如何能有七十天的假期,她說:「因為捨了就得了!因為想做就去做了!沒有猶豫!因為這正是我想做的事!」



痛定思痛決定停下腳步

領悟「捨了就得了」、「想走就出發」這個簡單道理,其實並不容易。目前從事瑜伽生活創意、整合教學,以及悅性蔬食減碳生活推廣的張瑜芳、張詠萱,過去從事時尚媒體工作,舉凡時尚雜誌、唱片等設計專案,都是他們的專長,時常有機會出入時尚重鎮,對於經典名牌、流行時尚有著人人稱羨的靈敏嗅覺。

一個是擁有文字與設計能力、創意無限的獅子座,一個同樣出身設計,擅長攝影、執行力超強的射手座,兩人從同事變成夫妻,一起成立工作室,工作範圍從廣告企畫、創意、企業形象設計到攝影,幾乎一手包。手邊工作一刻不得閒,也使得兩人長期身陷忙碌與焦躁中,最後引發身體病變,嘔吐、反胃、便秘經常報到,最糟的是,身體水腫、體重激增,到醫院做全身檢查,還查不出病因。

直到一九九九年台灣發生九二一地震,才將兩人從時尚幻象中喚醒,他們跟隨雲門舞集發起的「藍天教室」活動,展開為期兩年多的拍攝工作,為五大災區六十多所國小作律動紀錄,這才開始反觀自己的身心狀態。

因為惱人的病痛,張瑜芳想起小時候媽媽的「美味魔法湯」,那鍋用高麗菜、紅白蘿蔔、番茄、厚昆布、薑片,還有蘋果與香茅食材煮成的蔬菜湯頭,總是能給予她最大的能量,她想找回食物最單純的美味與生活的快樂。

經由朋友的介紹,夫妻兩人依循「瑜珈斷食法」,每月固定斷食兩天,每半年至一年作一次長斷食,同步學習印度生命科學、哲學與瑜伽,身心靈三方面一起鍛鍊,「身體如同一個洩了氣的汽球,無法感受充滿能量的活力;常處於精神渙散、身體疲憊的狀態,對每件事情都覺心有餘而力不足。當時,我們嘗試了許多方式,讓身體和緩的轉變,並在生活中融入瑜伽之道,終於再次找回健康的喜悅。」她在書中寫到。



每一段都是最好的安排

身體筋骨藉由瑜伽舒展開來,僵固心靈經由生命觀學習而轉念,「從沮喪消極的心,轉變成積極、自信,並付出行動力,我們不再只是關心自己。」他們決定放下忙碌不堪的工作,轉而追求靈性上的成長。

張瑜芳說,他和詠萱擔任瑜伽老師其實是為了將自己所接受過的美好傳播出去,在上課的過程中,他們也發現現代人多苦於無法舒壓解勞,而所有的問題其實都是從食物開始的。她想,人們如果可以吃到美好、潔淨、健康蔬果及榖物雜糧,就能減緩身心病痛,改變飲食其實是跨進健康快樂的第一步。

一向樂觀的張瑜芳與張詠萱,出發前往義大利展開探索之旅前,還遇上詐騙,兩人多年的積蓄差點轉眼成空,幸好他們在ATM提款機前靜默了幾秒鐘,直覺告訴他們事情恐怕不如想像中單純,才及時將帳戶凍結。談起這個出國前的小插曲,張瑜芳說:「我和詠萱太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了,即使政府天天在電視上宣導反詐騙,我們對於外界發生過的案件毫不知情。」

事實上,他們的家裡沒有電視無法得知世俗訊息,問他們當時如何能規畫這一趟未知的旅程,如何重新學習「信任」,相信陌生人?張瑜芳笑著說:「我們試著把決定權交給了上天,讓上天做最好的安排。」

過去自助旅行前,他們會習慣事先研讀資料,安排所有交通、行程、住宿,但鍛鍊瑜伽後,他們體會出,人與人的互動應該是雙向流動的熱情。「雖然心裡準備著這麼做,表面看來也優游自在,但每一天睡前,闔上雙眼靜心時,卻浮現許多無明及不安。然而,當我更安靜的深呼吸,並專注觀看自己的心時,才了解這個旅程的發生,正是一種內在的自我探索,有助於自我修復的過程。」她說。

經過這趟旅行,張瑜芳和張詠萱更加地相信,人在極限狀況下才能發揮最大創意,「正向思考」是樂活最好的方法,勇敢接受老天所給予的一切,不論是逆境的考驗或是順境的擁抱,都是生命旅程中最好的安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