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創兒人數不斷增加中

李祖翔 |2011.07.02
1049觀看次
字級

儘管政府結合警政、社政、檢察官和醫療資源,已為高風險家庭建立家暴安全網絡,讓受虐兒在第一時間得到完善安置與照顧,執法人員與社工對於家暴類型與處理也有完整的認知,然而,善牧基金會從輔導個案統計,發現青少年受創兒為數不少,而且人數不斷增加當中。

善牧基金會少女中途之家主任陳怡芳指出,需要即刻救援的類型分受虐、遺棄、性侵與猥褻三種。曾有個案是母親說神明指示,女兒將危害社會,必須除去才能振興家業,因此棍棒、拳頭伺候,還限制孩子的飲食和就學。也有繼父用膠帶纏指、菸蒂燙手、鉗子拔牙的方式制止孩子因緊張而咬指甲的症狀,這些案件很少曝光,本意是保護個案,不料卻降低社會的關注。

在遺棄的個案裡,曾經因為嚴重逃家、逃學而被法院裁定安置到中途之家的小娟,經過社工追查,才知道小時就遭到遺棄與虐待,被媽媽當作鬼怪,賣給親戚後,養母和祖父母也會揍她,甚至關在狗籠。

法官不明就裡,還「法外開恩」的說:「可以給妳一次回家的機會。」小娟立刻回絕:「寧願被安置在另一個陌生的地方。」經過中途之家六年的輔導,小娟最後不只考上大學,還希望未來能當助人的社工。

青少年的安置輔導其實最不容易,因為幼時的問題沒有被揭露,等到被安置,才發現自己與他人不同,防衛心變得很重。像是有少女被性侵、遺棄、虐待而有精神問題,會將髒掉的貼身衣物塞枕頭下,或用刷子拚命刷洗,覺得自己髒。

創傷涉入生活,無所不在,有些少女一到深夜會驚醒或大叫,看見與施暴者相關的物品,也會變得手足無措。「社會總以青少年要學會自立,沒有給予太多關懷,錯過許多輔導的時機。」

陳怡芳說:「個案告訴我,改變她們命運的人,不是陳主任、陳社工,而是陳怡芳!」她們不在乎什麼是專業,只重視誰讓她們感到被愛、被重視、有價值,所以重視受創兒,是大眾的舉手之勞,不只是社工的責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