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撤軍經驗:留下混亂

 |2011.06.26
609觀看次
字級

去年八月三十一日,美軍撤離伊拉克,從十四萬人銷減到五萬人,七年戰爭走到了盡頭。時代週刊發表文章,題為:「伊拉克人回應美國:謝謝製造混亂」伊拉克民眾說,他們依然生活在一種過去曾有過的恐懼和悲觀的氛圍中。

美軍的撤退令滿目瘡痍的街頭充斥著懷疑和忿恨。「美國人已經完成在這個國家的使命?他們要這樣急著離開?」

伊拉克人的質疑,恐怕現在會出現在阿富汗人腦海。以下的對話,出自兩國中的哪一國人嘴裡,沒有多大差別:

「我們沒有乾淨的飲用水和電,所有物品的價格高得令人咋乍舌;沒有安全保障、沒有工作、沒有房子。」

「美軍來這裡是為了幫助我們建立自由和民主,我們現在仍沉浸在血火中,又怎能離開?如何將伊拉克的安危交由我們的政治家?」

「美國人剛來時,我們感到非常高興,因為擺脫了海珊。」

但伊拉克民眾評價七年戰爭,卻說是送走一個暴君──海珊政權──卻迎來千萬個暴君。包括巴格達在內的伊拉克全國各地,爆炸襲擊頻仍。伊戰以來,大量伊拉克婦女失去男性親屬,巴格達街頭常能看到行乞的寡婦。

伊拉克政治也深陷僵局。在美國支持下舉行了全國大選,但未能組成可以有效運作的新政府;在無休止的黨派爭吵下,組建聯合政府的倡議似是看不到盡頭。

「我們慶幸他們將海珊趕走,但實際情況卻變得更糟糕。」伊拉克民眾說,「無論美國人是走還是留,伊拉克是個已被摧毀的國家。我們得到的只有鎮壓、殺戮及失業。」

「占領者毀掉了我們的國家,然後離開了。七年來,他們一直沒能真正控制局勢,因此他們只能撤走,留給我們一支非專業化的軍隊。」

如今美國認為撤軍最大風險,是阿富汗軍警能否承擔任務,與去年伊拉克人的上述質疑有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