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惠法師
據說有一個家族的傳統,就是吃東西的速度很快,所以飯菜一端出來,不消十分鐘就吃個精光。鄰居看到這情形,都很驚訝:「好厲害,這麼豐盛的一桌飯菜,不到十分鐘就沒有了。」
「這是我們家的傳統,從祖先以來,每個人都練就一份快吃的本事。」這個家族很以此為傲。
後來,家族裡的一個人長大以後,離開南方的家鄉,到北方做生意,因為在北方待久了,就在那裡結婚生子。雖然離家很久,可是他依然保持那種快食的習慣,所以每次太太一煮東西出來,他就大口快食,吃到把嘴巴、舌頭都燙傷,痛得一直叫,但還是吃那麼快。
妻子問他:「你這是什麼吃法?誰叫你吃這麼快呀?」
他說:「這是承襲我家吃快的傳統。」
她說:「你有沒有弄清楚啊,你在你家吃得那麼快,那是因為你家在南方,天氣很熱,東西都是涼的,所以你可以吃得這麼快。現在到北方來,北方的天氣寒冷,大家都是吃熱呼呼的東西,這麼熱的東西,哪能吃那麼快啊!你要調整一下,不然吃那麼快,會燙死啊!」
他說:「噢!原來是這樣子。」
這個太太還跟先生講了一句話:「我們北方人的傳統就是慢慢吃,你吃快,那是你們南方人的事。」
佛經裡提出這個譬喻的意思是:很多人學東西常常食古不化,沒有靈巧,不懂得因地、因時、因人而做調整。有句話說:「做人要不變隨緣」,就是做人的一些基本原則,如:仁義道德、相信因果、善有善報等等要守住,但在奉行的時候,要注意周圍的環境、狀況,稍作一點調整。
譬如:吃素的人在某種宴會場合上,不能因為自己吃素,就否定別人的飲食,甚至在某些環境下,不可能吃素,硬要人家替我們準備素食,這就是不懂得調整。假如我們堅持要素食,最好不去吃這個宴會,可以到場一下,向朋友道個喜,做個人情就告辭。有些人就是不懂得調整,所以常給人家批評:「這些吃素的人,這些佛教徒,都好像是老古董。」
事實上,佛法講究智慧,有智慧懂得靈巧,這樣學佛才能夠學得恰到好處。所以,青原行思禪師曾經說:有時候「即心即佛」,有時候「非心非佛」。(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