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面對面 親子教育不再迷思

陳德啟 |2011.05.29
909觀看次
字級

文/陳德啟

在科技發達、網路生活普及的現代,對孩子要如何做到尊重而不放縱?如何形塑孩子的人格發展?面臨孩子叛逆期,該怎麼處理?隔代教養要注意些什麼?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二十二日針對佛光山福慧家園共修主題「親子教育面面觀」,邀請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副主任洪冬桂、佛光大學副教授兼教學卓越計畫辦公室主任楊昌裕、大慈育幼院院長蕭碧涼,解開天下父母對親子教養的迷思。

洪冬桂指出:「小孩子開大車是危險的。」父母尊重孩子要掌握年齡大小與身心狀況、外在世界與講道理、衡量家庭經濟狀況等三項原則。至於隔代教養,洪冬桂笑著說:「當了阿嬤以後,很多理論都破功,只有『溺愛』兩個字。」不過還是要回歸理性,她以自己的經驗與專業,分享隔代教養的四大法則:不要爭寵;不要炫耀;獎勵;量力而為。

要如何教養資優生?家有資優生的洪冬桂表示,女兒雖是考試常勝軍,但也有弱的一面,例如不敢溜滑梯、跑步都是跑最後。藉以提醒大家,孩子的身心健康最重要。最後以「生了就要養,養了就要教,教導他道理,教孩子不外是愛。」與大家共勉。

一般父母總以孩子成績作為評斷,忽略其與生俱來的天賦,曾擔任教育部國民教育司司長的楊昌裕教授,以自己的兒子為例:國中打籃球、高中瘋電吉他、大學迷體育,說明當孩子熱衷興趣時,父母要給予舞台、陪伴。目前他的兒子擁有體適能國際證照,原來成績不是唯一,讓孩子跟著本自具足的天賦走,一定能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楊昌裕鼓勵身為父母的人,要懂得孩子的心:「孩子是孤單的,為他找同儕玩伴很重要,在人際互動中找到心情的出口處。」並期許大家要把星雲大師的「三好」放在心裡,透過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心念,相信孩子會做得更好。

蕭碧涼院長談到形塑孩子人格的方法時指出:環境教育很重要,教養孩子時要有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普賢菩薩的行願,尊重與認同他們的行為表現。每個大慈育幼院的孩子來自不同原生家庭,因此有個別差異性,找出他們的特質與天賦,運用智慧來成就與照顧孩子,分分秒秒都要注意到小公主、小王子的成長,「優點大聲說,缺點小聲教」是蕭碧涼與孩子的相處原則。

遇到孩子叛逆時,該怎麼辦呢?蕭碧涼幽默地說:「大人閃開,不要看到就好,以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為原則。」她還分享說,每個孩子的叛逆時間不同,有的在小學五年級、有的在國中;也有的到了當兵才開始叛逆。在叛逆過程中,引導孩子當義工,那麼就可以順利「登大人」(台語)了。

覺培法師則於總結中強調:「口渴」是一種教育,讓孩子體會「水,是如此的甘甜」;「飢餓」是一種教育,讓孩子明白「一粒米,是何等的珍貴」;「失敗」是一種教育,讓孩子知道「成功需要更多的因緣」:「放手」是一種教育,讓孩子清楚「窮通禍福,得全靠自己努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