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妙凡
教育,從小開始。然而,透過宗教教育所傳遞的道德觀念、個人精神層次的提升、正信信仰的認識以及豐富的文化內涵,一直以來是台灣教育體系裡,被疏忽卻又重要的學習範圍。
結合在地因緣 深耕三好運動
教育,重視德、智、體、群、美五育平衡發展。
雖然整個教育體系因應升學制度的壓力,長期以智育課程為主,抹煞適性學習的需要性,造成台灣青少年自卑、沒有自信的現象普遍。
然而溯其根本,一個人的人格健全、社會的穩定、國家的發展,必須以品德教育作為根本。因此,近年來教育部疾呼品德教育的重要,並屢次於會議中鼓勵大家響應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所提倡的三好運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就是最好的品德教育。
國際佛光會成立以來,結合佛光山各道場在地的因緣,以各種不同方式走入校園,將三好運動理念根植於青少年教育。
書香進入校園
推廣生命教育
其中如雲水書車走入校園,書香媽媽帶動小學生閱讀;每年學測前,舉辦「考生祈福活動」、在各考區成立「考生加油站」;每個星期於中小學校的早自習、早會等時間,有「說故事媽媽」、佛光會檀講師以及佛光青年妙慧、善財講師,推廣生命教育的重要。近年來,佛光會青年團更在各大學成立佛光青年香海社團,帶動青年透過正確的信仰,提升自己,自利利他。
校園弘法在大家的努力之下,成果日異顯著。過去把宗教當作迷信的學校,也開始採取開放、接納的態度,從小學到大學,紛紛主動邀請法師、檀講師到學校演講。
而雲水書車的理念,更獲得屏東市政府認同,將其納為屏東正式的圖書館之一;佛光山屏東講堂晨間說故事媽媽,並結合戲劇演出,獲邀在各學校表演推廣。
輔英香海社團
公益走向國際
佛光青年輔英香海社團也受到學校肯定,除了在台灣從事服務活動,也到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等地,走出舒適圈,到國際推動公益旅行,從服務中,長養自己的視野。
此外,《人間福報》推廣的「雙園讀報教育」,自二○○九學年度推動以來,獲得各縣市教育局處以及超過三百所國高中學校的肯定和支持。引導學生透過典範學習,具有思辨能力,領會公民責任,形塑友善校園,成為教師教學最佳品德教育輔助教材,讓每天出現的報紙成為孩子良師益友與親師生溝通的最佳橋梁。
人間佛教的校園弘法,以多彩多姿的方式呈現於校園中,在二十一世紀,不僅協助學校品德教育的扎根,同時,也扮演了國家安定、繁榮、發展中,最重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