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寬法師
修行中如何掌握自己的心?面對境界、壓力時,如何從中學習呢?如何讓自己更幸福?
佛光山福慧家園上周共修主題「情緒管理」,禮請鑑真圖書館執行長慧寬法師擔任主持人,邀請佛光山教育院院長永光法師、叢林學院男眾學部院長慧得法師與談,分享淡定心由轉念開始、壓力是學習動力、養生之上要養心等情緒管理良方。
淡定心由轉念開始
永光法師談及,幾年前調派至菲律賓,正好遇上槍林彈雨的危險景況,從每天晚上移動床鋪閃子彈的畏懼,到把生命交給佛祖做主的淡定,讓他安然度過危機。在弘法過程中,難免也會遇到毀謗,永光法師深受星雲大師「有人罵你,代表你很好」的影響,所以總是處之泰然。
軍人出身的慧得法師出家後,透過佛法的慈悲,改變自己一板一眼的習氣,他認為慈心和包容是抗壓的最好方法。以佛陀曾告訴弟子「慈心軍退,不戰而勝」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並說明大師在宜蘭創辦慈愛幼稚園所面臨的困境,秉持「為佛教,捨我其誰;沒有個人,只有佛教」的理念,讓佛法幼兒教育在當地生根發展。
壓力是學習動力
現在的年輕族群因為抗壓性低,草莓族、水蜜桃族、冰淇淋族等封號紛紛出籠,如何將壓力當作是學習動力呢?「要爭氣,不要生氣。」永光法師表示,面對壓力與情緒,藉由佛法的領受,學習陽光思考來調伏心性,那麼人生就會快樂無窮。只要心量大、幽默以對,任何的考驗、挑戰都能迎刃而解;同時也期許大家「給人一點因緣」。
慧得法師以帶領叢林學院學生的經驗,分享溝通與關懷的重要;並舉出他擔任寶塔寺住持時,與當地民眾的互動情形,體證大師所說「當你看別人不順眼,就是代表你的智慧不足、慈悲不夠。」他告訴大眾,自我管理是為了圓滿目標,一切因緣都是諸佛菩薩的示現,勇於接受考驗,只要真誠相待,凡事不執著,幸福一定會跟著來。
養生之上要養心
「養心可以增強精神免疫力,情緒管理是預防心理疾病的好方法。」慧寬法師強調,要好好照顧自己的心,此外,自我覺察、脾氣慢半拍、歡喜心都是情緒管理的撇步。希望大眾都能以轉念的心面對生活中息息相關的人,因為「家人、親友都是你的善知識,而不是冤親債主。」千萬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並學習大師的平等心。
一個小朋友把家裡的水果畫了圖案,爸爸下班回家看到,以為孩子頑皮亂畫而處罰他,事後才知道孩子的用心,「因為媽媽愛吃橘子,所以我就在橘子上畫裙子;爸爸愛吃香蕉,所以就做個記號。」慧寬法師藉由這個生活案例,勉勵所有人在處理事情之前,要先處理自己的心情,以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也讓幸福指數升高。
感動是情緒、笑是情緒、熱情也是情緒,慧寬法師說明,情緒管理並非完全毫無情緒,而是要懂得正面思考、善觀因緣。他分享人間佛教是以出世精神做入世的事情,例如過年時期,會讓叢林學院學生打電話回家問候,或者佛門親家逢六十大壽,傳燈會皆會準備生日禮物以表祝賀。最後高歌〈想得開真好〉一曲,期許大家擁有一顆自在、幸福、歡喜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