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碧華報導】台灣去年新生兒只有十六萬六千餘人,十年內少掉十四萬,創下歷史新低,總生育率預估會下探到○.九一,平均每位婦女一輩子生不到一個小孩。即便相關單位推出「祝你好孕」生育補助,人口結構改變已是不爭事實,對社會的影響是全面性的。
不婚不生已成現今普遍現象,顯示當代年輕人顧及自我,把傳宗接代的傳統使命暫擱一邊。勇氣可嘉的多產媽媽又為什麼樂在十月懷胎中?
教育大學心理系教授譚家安說,就生育率來看,台灣媽媽生下三個就算多產,上個月台灣慶祝建國百年兒童節,內政部舉辦「大手牽小手」活動邀請多子家庭同慶,一千八百個家庭報名,其中有二十二個家庭屬弱勢外,普遍皆具有夫妻感情不惡,家庭氣氛良好,而管教上也極有智慧的特質,多子媽媽的愛心和耐心似乎都強人一等。
「我觀察過出席的多產媽媽,她們並不是由經濟能力來決定生養,而是天生喜歡小孩,溫和、有耐性,孩子鬧了情緒,輕聲細語慢慢地開導。」也生有一兒兩女,來參與活動的譚家安說,孩子多寡和親子互動當然沒有絕對關係,但顯而易見的,給孩子具體生活規範來依循,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無異是處理龐大家族的首要法則,「我媽媽生我們七個兄弟姊妹,她常說,有時間才有愛,心裡的想法要付諸行動,否則也不切實際,難以建立穩固的關係。」
也因此,樂意付出親子時間且管教得當,孩子就不難養,一雙大手牽著許多小手,臉上露著愉悅滿足的光輝,「母親節和兒童節例行慶祝外,一周安排一次母親日,讓自己放下家庭瑣事逍遙一日,可紓解壓力。」譚家安說,生兒育女有生與育雙重責任,生較易,育最難,各類才藝課程委實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多產媽媽顯然對量入為出有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