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老年生活活出新的價值 用圓夢延續青春

李祖翔 |2011.05.01
1100觀看次
字級

記者李祖翔


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後,對長者的認知從「年輕人的負擔」轉變為「大家都應思考的未來」,在政府和民間團體的規畫下,如《青春啦啦隊》、《不老騎士》等以老人為主角的電影及紀錄片,成為媒體焦點,老人和年輕人一起騎重機、學打擊樂。政府也將元月的第二個周日訂為「阿公阿媽節」,老年生活的探討已成潮流…

…。

繼一群騎車環島的不老騎士引起社會重新檢視老人的新價值觀後,屏東林邊鄉也有一群平均年齡七十五歲的阿公、阿媽,經過兩個月努力的練習,去年底於林邊火車站前登台,表演打擊樂。

歲月在他們身上留下清晰的痕跡;一名阿公因病裝置了人工肛門,有的阿媽幾近失明,甚至中風、半邊麻痺,但他們盡情享受被邀約演出的榮耀,成員洪奶奶說:「活到八十三歲才表演給人家看,實在很緊張也很有趣!」行動不便的阿公也忍受身體不適,每天拄拐杖準時到社區練習,九十三歲視力漸弱的林阿媽,更是從未缺席過!

這群高齡的「同學」敲敲打打,相約一起練習,還自組小隊,想方設法提升平均實力,證明年紀大也能玩年輕人的樂器,充分展露他們童心未泯。

表演 大受歡迎

為長輩舉辦「社區音樂會圓夢方案」的弘道社工說,方案執行前必須具備里長對環境的評估、陪伴義工的認同和長輩有意願三個條件,但過程很順利,阿公阿媽表演後屢屢受邀演出,他們笑說:「可以體會明星跑通告的滋味了。」而敲打樂器不僅能活化腦部,協調手、眼功能,愈練習愈能消除面對身體退化的疑慮。

長輩的樂器不用太複雜,三角鐵、鈴鼓、沙鈴、大鼓、小鼓和響棒就能組合出美好的旋律,但這不能滿足老人們,他們將生活用品化為樂器,如洗衣板和筷子;而演奏的曲目是經典老歌〈快樂的出航〉、〈滿山春色〉及〈四季紅〉等。林邊鄉生活重建中心主任林明好說,懷舊的音樂可以達到不同世代互動學習的效果,增強長輩自我肯定的信心。

敲打著八八風災的救災水桶,搖起消毒水用完後裝入綠豆的沙鈴,再加上用舊鍋碗當鈸敲的「誇啷」、「誇啷」聲,阿公阿媽的音樂會受到熱烈歡迎,當孫子趕來看阿媽表演時,更興奮的說:「好酷!」樂團的表演成為社區一大特色。

當長輩意識到「即使身體開始退化,只要有心,用對方法,就能活得很快樂,還能延緩老化。」的妙處後,類似的樂團開始浮出檯面,彰化伸港鄉的溪底社區也有一支萬歲樂團,雖然四十位團員總年齡不過三千歲,卻難保愈來愈年輕的他們不會活到一萬歲!長輩賣力敲打,難以想像過去他們連樂器都沒摸過。

學習 找回快樂

七十五歲的柯阿媽曾擔憂的問

:「右手中風不知道可以學什麼

?」老師就教她用左手搖沙鈴,自練習以來,阿媽重拾信心,還為了想跟朋友一起表演,激發復健的動力,現在可以不用天天坐輪椅,偶爾也能站起來走一小段路!因病少有笑容的阿媽,表演時臉上的笑容從未消失。

弘道基金會的執行長林依瑩說,年輕一代不只要鼓勵長輩完成夢想,同時要思考未來,畢竟人都會老,應該提早作準備,保持健康、愉悅的心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