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慧玉台北報導】四月底在農委會宣布調高一百年第一期稻作公糧收購價三塊錢後,南部第一期稻作還未收割,稻農尚未受益,卻見市面米價直直漲,農委會調漲政策過程是否有瑕疵備受各界質疑。
昨天適逢各級農會召開會員大會,宣示「基於照顧農民收益,支持農委會此次宣布提高一百年第一期稻作收購價格每公斤三元」。
台灣省農會總幹事張永成指出,台灣農產品的價格數十年如一日,幾乎沒有什麼波動,但農民栽培所需的資材卻日益調漲,他呼籲民眾對於糧食調漲政策以平常心看待,讓台灣的農業得以生存。而對於調漲所延伸出的紛擾,張永成以「不可思議」形容。
花蓮縣富里鄉農會總幹事陳榮聰表示,農委會所宣布調漲的時機點並無不妥,屆時農民也確能受益。目前市場米價上漲應是米商所致,加強查察與釋出公糧都能平抑米價,不過這些市場反應政府是否事先就應該考量到,才不致使不良效應擴大。
他並指出,今年花東的新米要到七月初才能收成,目前所銷售的都是庫存,農會體系的米價也幾乎都沒漲,到底哪個環節出問題呼之欲出。
受到各方質疑的盤商則大聲喊冤。宏田碾米工廠負責人蔡禮謙指出,他也是受害者,不但沒賺到,還徒留罵名。他說,糧價數十年來沒漲,依慣例,清明節過後便開始清庫存,等待新米入庫,因此這次倉卒上漲,他的庫存也不夠,還得向同業調貨。
農委會分析近日市場稻米價格,稻穀平均價格漲幅百分之一二點八,白米漲幅百分之三點八。
據查,大通路商及農會小包裝米大部分未調漲。針對外界反映部分稻米上漲,是否涉及聯合調高米價或人為不當操縱,糧食業者有無囤積哄抬等情事,公平交易委員會已主動立案調查,農委會表示將全力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