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童子於自在主童子處,習得了「一切工巧神通智光明法門」,接著便繼續南行,往海住大城的方向,參訪具足優婆夷。

具足優婆夷於菩薩道上所成就的正是「菩薩無盡福德藏解脫門」,能於一小器中,隨諸眾生,生種種的欲樂,種種美味的飲食,種種的上妙資生之具,無有窮盡,隨意所生。
〈慈容十五現〉版畫、偈語很難與善財童子尋訪具足優婆夷有確切的關連性,版畫的觀音菩薩延續先前提籃觀音的造型,此處觀音以陰刻為表現,頭頂有髮髻,無寶冠纓絡嚴飾,手持花籃,雙腳赤足,呈步行狀,以田間小徑和蓮花為背景。
此處偈語是一則拈古的禪偈,其典故來自禪師與婦人的一段對話。
話說某禪師一日到京城行化,佇足於一戶民家,正托著缽開口要化緣之際,便有一老婦人從門扉出來,說了「太無厭生」。
禪師一聽,應語道:「施主尚未布施,何來太無厭生?」
語畢,只見老婦頭也不回的甩門而去,禪師只好覆鉢離開。
後來燈錄上有「趙州巡乞,凌行婆云:太無厭生。州覆←而去。」
另一則是說「臨濟到京行化……婆便閉卻門」。
這些典故後來便成為禪師拈古評唱的所依,〈慈容十五現〉偈語:「千尺絲綸直下垂,錦鱗潑剌上鉤時;斜風細雨歌歸去,醉倒蓬窗百不知。」就是寶印禪師在上述典故中的拈古之作,《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宗鑑法林》和《續古尊宿語要》有錄。
此處偈語中所言之「絲綸」,原意是比喻君主時代皇帝的諭旨,然則此處應該是單指「絲」或單言「綸」,因為「絲」有細長物之意;「綸」則有釣魚絲線之意。因此,偈語中的「絲綸」,應該是指釣魚工具中的釣線。
所以,「千尺絲綸直下垂,錦鱗潑剌上鉤時」,是一則江翁垂釣的意境,是雲遊僧人,一←千家飯、孤身萬里的隨緣度春秋,沒有刻意,沒有勉強。
但若說生死、死生,只叫人太苦澀;所以禪師向我們開了個玩笑,他說「斜風細雨歌歸去,醉倒蓬窗百不知。」
是醉了,也是碎了!
醉了的是禪師在寒風細雨歸家的心,碎了的是老婦的太無生厭!
今夜,我是醉了,也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