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旺霖:因為懷疑,所以流浪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2011.05.01
1870觀看次
字級

身兼三種角色:畫家、詩人、作家的蔣勳為謝旺霖的著作《轉山》寫序,文末他寫到:「因為謝旺霖,我們都有出走的理由了!我還是在夢想:台灣的青年,讀完了旺霖的書,紛紛開始了他們的出走與流浪。」這段像是先知預言般的文字,在《轉山》出版後,夢想成了事實。在台灣,現在若有人提及「流浪者」,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謝旺霖。

在他獲得雲門舞集第一屆流浪者計畫獎助金後,他騎著單車,從雲南麗江開始,到虎跳峽、瀘沽湖,折回麗江後,北上中甸、德欽、佛山,進入西藏鹽井、小昌都、茫康、竹卡、左貢……一直到聖城拉薩。金沙江、瀾滄江、雅魯藏布江和拉薩河,過去在地理課本上的地名一一現身。

回台後釬他將兩個月旅遊的經歷寫成《轉山》一書,在文學讀者逐漸流失、出版市場低迷不振的情況下,他的書卻銷售超過九萬冊,並且獲選為金石堂年度最具影響力書籍,帶動近年來旅遊文學的另一波熱潮。

他本人也成了新一代青年人的創意典範。四月中旬,馬英九總統的「治國週記」邀請謝旺霖,請他分享個人冒險與流浪旅行的經驗,也肯定他努力追尋自我的勇氣,希望能有更多青年效法謝旺霖,以創意與勇氣,開拓自己的一片天。

絕對不要放棄

人生大抵由一連串的意外所組成,任何人做任何事若能清楚明白、理性分析,恐怕這世上將失去許許多多動人的故事。謝旺霖的第一次旅行或許是為了「失戀」的理由;第二次他以騎單車跨越二千公里的邊界到西藏,或許是為了釐清生涯的目標,但最後、最重要的,還是旅行當下的過程所給予他的成長。

在「治國週記」中,馬總統問「三十而立」的謝旺霖,如何給二十歲的年輕人生涯規畫的建議,他說:「當你有任何你想要做的事情,千萬『不要放棄』。」他曾在旅行途中,遇見一位藏醫,告訴他「不要放棄」。謝旺霖說:「我那時聽到這句話時,我自己還蠻震驚的,因為剛好前一天我才放棄了一小段路,我搭車走的,後來那個藏醫竟然隔天跟我說不要放棄,我想說那會不會冥冥中註定好的。事後回想這些事情的時候,我覺得放棄或不要放棄對我來講都有某方面的啟示,也許放棄真的是自己失敗了,在西藏的這段旅途,我也認知到最大的收穫其實是來自於失敗。」

是成功也好,是失敗也罷,從西藏回來的謝旺霖,完成《轉山》後,他的人生也轉了大彎,他積極準備進入文學領域,目前他就讀於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班。而他所得到的成長與收穫也感動了許多人,製作電影《風聲》的陳國富導演看完《轉山》後,受到書中那股「夢想和不屈的力量」所打動,讓他想將這個故事搬上大銀幕。目前與書同名的電影正由杜家毅導演繼續製作中,預計今年六月將由原子映像公司負責,兩岸三地同時發行。

放逐到不受干擾的遠方

從西藏歸來,彷彿有個隱約莫名的啟示,將自己看得更加真切且明白一些。雖然我仍不知道我要的是什麼,但至少確認我不要的是什麼了。我決定完成政治與法律雙修課業後,轉往文學的道路。不管這條路是否可行,我想,我已能,也願,承擔人生重新再來過的風險了。然而,不但周遭的師長和親友始終質疑,暗地裡我也反覆地質疑自己,這樣一時轉換的信念和決心,到底可以撐持多久呢?

拿到「無用的」高標成績畢業,我頓時又陷入一片迷茫悵惘的感覺,於是我又想放逐到一處不受干擾的遠方。--摘自《轉山-邊境流浪者》




【小檔案】謝旺霖

一九八○年生於桃園中壢,東吳大學政治、法律雙學士畢業,清華大學台文所碩士,目前就讀政大台文所博士班。獲選二○○四年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文建會「尋找心中的聖山」散文首獎、桃園文藝創作獎,著有《轉山─邊境流浪者》一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