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鎔基活出快意人生

整理報導/編輯杜晴惠 |2011.04.24
2472觀看次
字級

曾經擔任中國大陸領導人,掌握全國經濟發展脈動的朱鎔基,退休後深居簡出,不僅自稱「一介草民」,還重拾起少年時期的藝文喜好,看書、練書法、拉胡琴。興致來時,也會與夫人勞安來上一段京戲。他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絕對不要與退休後的他談論工作與國家時事。
 
近年來已鮮少於媒體曝光的前中國大陸總理朱鎔基,四月上旬卻出現在英國倫敦的記者會上,為他的《朱鎔基答記者問》英文版出席新書發表會。由於中國向來給予國際社會對外資訊不透明的印象,《朱鎔基答記者問》中文簡體版於二○○九年出版時,即引起了國際媒體如美國《華爾街日報》、英國《金融時報》的高度關注。

該書共六十篇,約三十六萬字,收入八十五幅照片,按照時間順序,全文刊出朱鎔基擔任常務副總理、總理任內,在中國境內外一百零一個場合回答中外記者的答問。如此坦誠布公的行事風格,使得這本書榮登中國當年度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銷售達八十五萬冊。

自一九九一年到二○○三年,前後十多年朱鎔基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和總理,這段期間適逢中國從計畫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關鍵,朱鎔基訂定「一個確保」、「三個到位」和「五項改革」的施政目標,進行從財稅體制開始的一連串改革,成功應對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扭轉中國通貨緊縮趨勢,讓大陸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為了推進中國的對外開放,朱鎔基更帶領中國團隊,經過艱苦談判,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鐵血宰相的直言

面對關鍵的經濟改革,朱鎔基不容外界誤解中國,他採取「直截了當」的方式,面對各項疑問,在他與中外記者言語來往交鋒中,他總是一針見血,從不拐彎抹角。這從幾個問答中可窺見一二,像是外界所稱的「經濟沙皇」就是由美國《華爾街日報》記者在採訪後給他的封號,事後《商業周刊》記者問他對此封號有何感想?他直言,不喜歡「沙皇」這個詞,他說:「我只是相對而言比較熟悉中國的經濟工作,我參與黨中央和國務院在經濟領域制定決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重大失誤。此外,我對我們改革的前景十分樂觀。我的職務叫『副總理』。」

直言的當下,他思慮縝密,一九九八年三月,他經第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當選國務院總理時,感性說道:「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將勇往直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後深怕大家誤會他眷戀職位,又再進一步解釋:「請大家不要誤會,死而後已不是說我要老待在總理這個位置上,不是這個意思。我只是說只要我活著,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遺腹子的堅強

為人民鞠躬盡瘁,如此強烈的愛國意識究竟從何而來?若回溯他幼年的磨練與養成,似乎就能理解他這番慷慨激昂背後的緣由了。

朱鎔基幾次對外提及自幼雙親早逝的挫折對他是必要的,他說,如果沒有這種磨練,也許今天不可能當總理。他自小由伯父朱學方撫養長大,對於僅在長沙一家公司擔任文職工作、薪資微薄的朱學方來說,要培養連同朱鎔基共五位孩子求學讀書,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只能採取重點培育方式。他見朱鎔基勤懇好學,喜愛閱讀,於是決定全力培養朱鎔基和自己的一個兒子讀書。

朱學方說:「我從小對他(朱鎔基)進行啟蒙教育,《三字經》、《百家姓》很快就能琅琅上口,背得一字不差。稍大,由讓他讀《孟子》、《論語》……他習字一絲不茍,先隸後楷,臨寫很有功力,至今能寫得一手帶魏碑風的好書法,就是幼時練字打下的底子。」

事實上,在進入高中就讀時,朱鎔基就已了解家中經濟困窘的狀況,為感謝伯父的栽培,他更加刻苦攻讀,在學業上,無論文理科,均有出眾的表現,尤其他的記憶力驚人,能背出圓周率小數點後三十多位,學校多次造訪朱家,讓伯父以他為榮,當然,出色的成績也順利為他自己爭取到學校的獎學金,這才是他最重要的目標。

浸淫古文經典

從小就喜歡閱讀的朱鎔基,課後僅有的休閒方式,就是讀古典小說,閱讀的書單一長串,像是《水滸傳》、《七俠五義》、《小五義》、《羅通掃北》、《施公案》、《包拯傳》……這類小說讚揚的是中國人心目中重信諾,講俠義,捨身取義的品格,尤其包公為民除害的清官形象深深打動了他,也難怪二○○○年三月十五日,第九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回答中外記者提問,一位丹麥記者問道:「總理先生,你的任期已經過半,你希望中國人民在你離任之後最記得你的到底是哪個方面?」朱鎔基坦率說:「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後,全國人民能說一句,他是一個清官,不是貪官,我就很滿意了。如果他們再慷慨一點,說朱鎔基還是辦了一點實事,我就謝天謝地了。」

愛書成癡的朱鎔基,到了中學階段閱讀的範圍更廣了,除了《三國志》、《紅樓夢》、《西廂記》等古典小說外,還涉獵三○年代的左翼文學,包括巴金、魯迅、老舍、茅盾、沈從文的小說,尤其是巴金和魯迅都是他很崇拜的作家。另外,西方文學像是《基督山恩仇記》、《紅與黑》等小說也讓他愛不釋手,這些作家的作品及思想在在影響了朱鎔基。他曾對外說過:「回顧我個人的成長經歷,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對我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使我走上革命道路。」

退休生活多精采

自二○○三年卸下總理職務之後,無官一身輕的他沒有繼續在政壇運籌帷幄,掌握權力,他淡出媒體光環,堅持「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退休之後,和中學時期就已經相知相惜的夫人勞安一起沉醉在藝文世界。他潛心鑽研京劇,還說:「我在崗位上的時候,我不敢說是全國最忙的人,至少也是最忙人中間的一個。但是我的退休生活也很豐富。我最喜愛的是中國的京劇,我現在不單是唱戲,而且還拉京胡,經過勤學苦練、名師指教,我現在拉胡琴的水平比過去提高了很多倍。」

在位時,他是鐵血宰相;退位時,他以藝文京劇涵養生活,進退之間,展現了從容與智慧,而這也是凡事清楚明瞭、一以貫之的朱氏風格。


朱鎔基 生平小檔案
朱鎔基,湖南長沙人,一九二八年出生,一九四九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清華大學電機系電機製造專業畢業。二○○一年,他受邀前往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演講,不改朱氏風格的他說:「每個清華人都負有責任,建設這個國家。為學,要扎扎實實,不可沽名釣譽;做事,要公正廉潔,不要落身後罵名。」

朱鎔基曾任上海市市長(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一副總理兼中國人民銀行行長(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五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一九九八年至二○○三年)。二○○三年卸任後,生活低調甚少出席公開場合活動。二○○九年九月,《朱鎔基答記者問》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隔年九月,中文繁體字版由聯合報系經濟日報出版,今年四月,英文版則於英國倫敦首發。


朱鎔基任內最為知名的政策即是他於一九九八年三月當選總理後,訂定了「一個確保」、「三個到位」和「五項改革」的施政目標。

所謂「一個確保」就是保持經濟持續較快增長,一九九八年至二○○一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連續四年,維持七%以上。

至於「三個到位」指全面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實現國有大中型企業三年改革和脫困目標,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進行政府機構改革。「五項改革」則包括糧食流通體制、投融資體制、住房制度、醫療制度、完善財稅制度等五個面向的改革。

面對當時的亞洲金融危機、史上最高的失業率,以及負債累累的國有企業,有些目標雖無法完全實現,但外界均認為朱鎔基為後來接任的總理溫家寶奠定了國家繼續改革的基礎。

《朱鎔基傳》
作者:楊中美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一九九八年三月

《朱鎔基答記者問》
作者:本書編輯組
出版社:經濟日報
出版日期:二○一○年九月


.不是只對你say 「Yes」(說「是」)的朋友才是好朋友,敢於對你say 「No」(說「不」)的朋友也許是最好的朋友。

1999年在與美國總統柯林頓聯合記者會上

.我的父親在我生下來以前就過世了,我的母親在我十二歲時也去世了。我是靠自己個人的努力,才能夠受到教育的。也許這培養了我一種性格,就是沒有甚麼困難事不能克服的。

1999年接受加拿大《環球郵報》專訪

.我最喜歡的是中國的國歌。如果我現在要唱的話,你們都得起立,我想我還是不唱了。

2000年接受東京廣播公司專訪

.我只有一個外孫女,十三歲,我覺得她確實感到很寂寞。可是我們也要想,如果一個十二點五億人口的國家再無限制地生下去的話,那全球不都是中國人了嗎?

2000年接受東京廣播公司專訪談一胎化

.為了讓腦子休息一下,我近兩年發明了一個辦法,就是與我的夫人散步時,一起背誦過去所念過的中國古詩,最近我們在背〈長恨歌〉,描寫的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現在可以全部背下來了。

2000年接受西班牙埃菲社社長貢薩洛專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