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漸漸天暖的時候,花盆裡的高麗菜,開始抽出花苞、花梗。
去年此時,我從冰箱取出切剩的三分之一顆高麗菜,由於放置過久,遺忘了它,發現菜葉和底部已經開始潰爛,莖部卻冒出九枚嫩芽,和細細白白的根鬚。
我把這一小截的高麗菜心插入花盆土壤裡,照拂了一個月,斟酌澆水量,和適度的日照,終於止住腐爛,又戰勝萎縮乾癟,根鬚蔓延開來。有三枚嫩苞勝出,奮力伸展出肥厚的新葉,交疊推擠著,競相擴大進行光合作用的面積。
一年來,其他想見天日的新芽,都無法成氣候順利突圍上來。倒是這三株得天獨厚的高麗「小菜」,我暱稱三美神,像超迷你的棕櫚樹幹,一節一節逐漸推高,一片片綠葉鬆散攤開來,一點也不像在菜園裡看到的高麗菜,是蹲在地上,結成圓圓的球莖。
瞭解內容的朋友告訴我,要想結成球莖必須從頭灑籽育苗才行,聽了不免失望,當知道高麗菜還會開花之後,又提起興致,耐心等待下去;況且,即使結不成球莖,曝晒葉片當菜乾煮清湯,滋味也很令人嚮往。
高麗菜可能偷聽到我們討論的菜單料理,在風中嚇得直打顫,朋友趕緊說項,提議把它們當作觀賞植物就好。高麗菜也很委屈,為什麼一旁的山茶可以稱「花」,而它們卻必須是「菜」呢?我笑稱「高麗花」的名字立意雖好,但人們已習慣於當作是可食性植物,正名運動因此作罷。
上個月底,我整理陽台,把一些閒置的培養土倒入高麗菜盆子裡,許是養分和水分充足,加上氣候得宜,月初,高麗菜葉頂端開始現出花苞,嗅一嗅氣味,比葉片上的野漬味還要更濃郁些。
兩周後,迅速抽長的花梗已經比原株還長還挺。接下來幾天,翠綠的花苞紛紛綻開十字形、四瓣、鵝黃色雅致的小花,像一群跳舞的花蝴蝶。原以為花朵沒有香氣,湊近,才發現藏有短促細密的香氛,尾勁又出現野漬味,再數一數,花苞竟然將近兩百粒。
期待了一年,高麗菜終於元氣恢復,在清明節前夕如願盛放出花朵。朋友說我對待高麗菜比陽台上其他的盆栽還疼愛,想想也是,它是經我親手挽救才存活下來,原本將淪為堆肥的命運。看到它雖然經久受到凍傷而潰爛,仍賣力延續新生;我被這股不屈的意志力所感動,自助天助,有此因緣才更加呵護,也算是成其生命之美。
其實,一年以來,照拂生命力強的高麗菜並不太費事,反倒是它默默陪伴我,在無形的心思上,小小滿足了耕種與收成的樂趣。
聽過有人說:「人生我,我生人。」那麼,我這樣應算是小小的萬物育我,我育萬物囉。生命如此自然地交互循環,生生不息,在陽台上,在淡淡微冷的三月天裡。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