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海嘯引發核災後,國內各團體紛紛募款救災。此時卻傳出,有網友強烈質疑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募得的善款可能有處理不當的情形,民進黨立委甚至揚言發動抵制捐款。
國人愛心充沛,不論碰到國內外發生巨大災難,或聽聞貧病弱勢家庭需要協助,都能慷慨解囊,伸手相助。但也屢傳有不肖人士或團體假募款、真詐財的情事,打擊大家愛心捐輸的意願與成效。
為遏止這種歪風,立法院在民國九十五年通過《公益勸募法》,排除政府與個人愛心募款,只有公益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或公立學校等,才能募款,以防範寶貴的資源與國人愛心被不當利用。
但人性貪婪難除,募款糾紛時有所聞,這次日本海嘯發生後,就有老嫗在市場擺出捐獻箱募款。這種情形當然只是個人不了解法令所致,並非有意詐財,勸導即可改善。
之前傳出有藝人發起善心募款,卻只捐出部分募款;有知名媒體以協助水蜜桃阿嬤為由的募款,也傳出不當使用的爭議,有立委因此質詢。種種情況顯示,國內對善心募款的規範與認知仍非常不足。
這次紅十字會收到的日本震災善款金額高達新台幣十七億餘元,但近日引發大批網友質疑其撥款方式,為何不能一次捐給日本,而是分階段匯出。
事實上,大型災難發生時,募款單位分階段撥款是國際慣例。例如,聯合勸募協會募得四千多萬元台幣,也是先撥三千萬元給日方。之前台灣發生九二一地震,國際捐款也是先撥一筆救急,然後再依紅會提出的使用計畫,按進度撥款。我國援助南亞海嘯、大陸川震時,也都是相同情形。
分階段撥款的理由是,一旦有大型災難發生,救災、重建工作千頭萬緒,同時也必然有各方捐款湧至,為免造成救災單位管理大筆善款的人力以及可能的弊端,分階段撥款是合理的做法。
但一般捐款人多不了解這種運作模式,當發現自己滿腔熱血捐出的善款竟然被「留中不發」時,第一時間的反應自然是義憤填膺。藉這次紅十字會募款引起的糾紛,一次釐清這個問題,讓國人了解,亦有正面意義。
外界亦有質疑,紅會募得的部分善款被用來支付內部行政費用,似有圖利自己之嫌。紅會的解釋是,為了印製替日募款的文宣資料、與日方連繫等,這些行政支出都與募款目的有關,使用善款並無不當。
紅會是國際知名的公益組織,有社會公信力,相信處理方式正當。但善款使用方式必須有周延規範,以防止未來有弊端發生。如能支用的比例、使用的細目等,都應有明文規定,否則,若有募款單位以增聘處理人員為名,把善款用於補助個人,豈不是另一種詐騙善款的漏洞?
紅十字會經此風波,決定在募款行動結束後,詳細公布募款所得與所有使用方式,以回應外界的質疑。這是一個負責任的團體應有的作為。而我們也呼籲國人理性監督的必要,以免反而打擊了公益組織的熱誠,最後受害的將是需要救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