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變過後,淚水崩堤的尋親故事,總叫人萬分鼻酸。想到白髮阿嬤還被壓在廢墟下,強忍的眼淚,如何忍得住不流下?斷垣殘壁中的無盡等待,哀痛欲絕必是人之常情。
日本天搖地動震驚全球,許多媒體用「冷靜沉著」與「井然有序」來形容災民,新聞畫面上無哭天搶地的濫情,只見大家靜坐避難,有秩序的排著隊,隨著安靜,更有難得的冷靜。但是,就人性來看,這冷靜其實不符常情,必會經時間而改變,等大痛來臨,淚水隨之滿面。
古往今來多少天災,少有不痛不慟者,只因災變遽至,災民還來不及反應,一切還不算太真實,猶存著希望,短時間沉著應變是可能的,隨著時光滴答過去,當希望變絕望,才頓然知覺傷痛的升高而至崩潰。
親人遠離最痛的時候,會是在半個月後。外婆及爸媽閉上雙眼那一刻,我們兄妹哭到快昏厥,如今回想起來,那哭泣只是永遠再也看不到至親骨肉的空茫無助,家人的溫和熱將在這世界完全消失,我們著實不捨,但,那終究不是最深層的痛。
直到喪禮過後才真正痛徹心扉,心如刀割,痛成這樣,眼淚豈可能不奪眶而出?叫媽媽,沒回應,只有生前的器物寂寥對視,撫物思人,再也忍不住號啕起來。
隨著災變尋親的逐漸絕望,日本民眾的安靜與冷靜交織出的優雅必將暫時收起,繼之而來的,是情緒的無修飾宣洩,痛苦,就斷腸哭號;思念,就放懷落淚;絕望,就高聲大喊……,別再ㄍ一ㄥ了,也別再說大悲無言,就將「民族性」包袱放一邊,遇到人生大災變,我們的真、我們的苦……就直接吐露吧!唯有如此,才能縮短療傷過程,然後,再度啟動新生的嫩芽,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放棄任何希望。
終究,逝者已矣,來者要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