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容十現】毘目瞿沙仙人

林孟蓉 |2011.03.14
2161觀看次
字級

善財童子在普莊嚴園林裡參見休捨優婆夷,訪得離憂安隱幢解脫法門後,接受建議,南行到那羅素國,參訪毘目瞿沙仙人。

善財童子來到那羅素國,見毘目瞿沙仙人於林間敷草而坐,領眾一萬,身著樹皮,編草為衣,大眾皆於林間經行、習定。據經文記載,毘目瞿沙仙人所成就的法門是「菩薩無勝幢解脫」。

《文殊指南圖讚》有一讚頌,說到善財童子在毘目瞿沙仙人處的參訪過程,偈云:「毘目仙人下寶床,摩頭執手看殊祥;十方佛境同時現,萬象星羅忽頓彰。無勝妙幢騰瑞色,遮那文藏顯靈光;卻還本座求端的,轉覺平生見處長。」

綜觀〈慈容十現〉的版畫、偈語,我們可以發現圖與偈都與善財童子參毘目瞿沙仙人無關。從版畫的創作上來說,〈慈容十現〉以偈語中的「蓮瓣一葉逐海潮」為主題,在畫面上可以看菩薩單腳曲膝,雙手交疊於膝上,並端坐於一葉蓮瓣上,隨海潮飄搖。

偈語的作者是宋代法成禪師(一○七一│一一二八年),浙江桐城人,號枯木,曹洞宗芙蓉道楷禪師法嗣,初住東京淨因寺,次住金山,終於焦山。禪師生平好坐枯木禪,故有「枯木」之稱。

偈語出自曹洞公案。

一日,一僧問洞山良价:「亡僧遷化向什麼處去?」

師曰:「火後一莖茆。」

用現代的語意來說,禪師所回答的就是「死後成灰」。

像這樣的公案語言非常直接了當,真實無偽,與一般所求「人死留名,虎死留皮」的觀點違逆而背反。禪師一語道破「死後成灰」的事實,但是,有誰可以接受自己遷化後就剩骨灰一罈呢?

身為曹洞法嗣的枯木禪師因公案有省,故有此偈:「春風吹動綠波搖,蓮瓣一葉逐海潮;只見鸚鵡浴白浪,豈知明月在雲霄。」

偈語中的「春風吹動」和「蓮瓣一葉」,展現禪師逍遙自在的生死觀,而「鸚鵡浴白浪」則反諷紅塵愛欲與名利之追求,如俗諺云「愛河千尺浪,苦海萬重波」。一切欲望的追逐遊戲就如同「水中撈月」,殊不知「月在雲霄」。

因此,〈慈容十現〉的禪偈裡有禪師對於死亡態度的洞明與自在,也有禪師對於墮落萬丈紅塵、千尺愛欲的感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