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二年天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歐陽詢楷書蘭亭記〉由田蘊章編輯,之後引起許多回響;其實日本清雅堂早於一九六三年就已經出版(如附圖)。

歐陽詢在書法史上聲名顯赫,後人品列歐、虞、薛、褚為「初唐四家」,歐位居四家之首。他的正書有漢隸晉之遺韻,亦融入六朝碑刻之風神,規整端雅,獨具一格,為歷代所推崇。存世法帖計有:〈九成宮〉、〈虞恭公〉、〈皇甫誕〉、〈蘭亭記〉、〈化度寺〉、小楷〈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等碑刻,另有〈夢奠帖〉、〈卜商帖〉、〈張翰帖〉等墨跡本。
其中,〈蘭亭記〉頗受爭議,一九八四年香港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書法大辭典》認為此本系後人集歐書所成。田先生於山東獲觀原拓之後,經多次推敲考證,進而對該辭典之說產生疑義,認為〈蘭亭記〉應屬歐陽詢親筆力作,且提出三點論述進行了論證。
最終論定的標準,不在技術層面,而是風格和神韻。他描述著:「特別是『之』字出現二十一次,這些字雖然在形態上極其相似,幾乎到了『重影』的地步,但只要細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這些字絕不是同一個字,絕不是一字多用。」並強調若是集字,如何找出這麼多形神如此近似的字呢?
這回翻出塵封久矣的歐字〈蘭亭記〉,明白者一看便知此乃驚人之作,究竟可以給學習書法的人們什麼樣的啟發,只覺得可興起許多震撼與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