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字形似篩米器具,下面四點代表米粒,引申為和靜、富裕、廣大、健康之意。商周帝王多用康作為字號,後發展出康氏。
來源

.出自姬姓,周武王滅商後,把同母幼弟姬叔封在康。年幼的成王即位時由周公攝政,管理商朝舊臣封地的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勾結武庚(商紂王後裔)和東方夷族反叛,周公平亂後,康叔受封於衛國,故又稱衛康叔,後代即河南康姓。
.出自康居國王子後裔。漢代時,西域康居國王子來到中國,定居河西(河西走廊與湟水流域一帶),後人以國為氏,是為甘肅康姓。
分布
康姓發源於河南東部、山東西部、河北西南部一帶。秦時,遷徙陝西、山東二地。魏晉南北朝時期,甘肅康姓為避戰亂,徙藍田(陝西省藍田西灞河西岸),後漸向東南遷移。現今康姓大多分布於安徽、四川、甘肅、山東、陝西。
名人
.康泰:三國時東吳人,曾和朱應出使扶南等國,途中經歷一百多個國家,為中國遠行海外的旅行家,著有《吳時外國傳》。
.康僧會:康居國高僧,世居天竺,隨父經商移居交趾。通天文、讖緯之學,尤嫻經律。三國孫權時,康僧會在江蘇一帶弘法。
.康子元:唐代經學大師、改革家。主張改革弊政「是為公是,非為公非,蹈道必賞,違善必罰。」
.康昆侖:西域康國人,唐代琵琶演奏家。擅彈〈道調涼州〉、〈羽調錄要〉等曲,有「長安第一手」之稱。
.康再遇:北宋大將,位居開國功臣之列。
.康與之:南宋學者,上書「中興十策」,渴望合理的烏托邦思想,著有《昨夢錄》等。
.康進之:元代戲曲家,現存其雜劇《李逵負荊》一種。
.康海:明代文學家,作品有雜劇《中山狼》、散曲集《沜東樂府》,和詩文集《對山集》等等。
.康有為: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清光緒廿一年(一八九五年)進士,與弟子梁啟超合作戊戌變法,後事敗出逃。
.康廣仁:康有為幼弟,創《知新報》,辦大同譯書局,也是維新變法人士。
.康同薇:康有為長女,精國學和英、日語,十五歲即據二十四史編《風俗制度考》,後又助父編纂《日本政變考》、《日本書目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