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過去因政治、外交和少有通航的原因,兩岸社會各有不少怨懟與誤解,外籍配偶嫁來台灣後,尤其是陸配,因此受到質疑,兩岸婚姻究竟是各有所圖,還是純然因愛結合?現在有許多陸籍配偶反映,大陸並沒有台灣人想像的落後,她們放棄了原有的美好生活,嫁來台灣卻受到不平等的對待與歧視,可是為了愛,也只能把苦吞下去。
工作無著閒出病
現年四十歲的Coco,嫁來台灣前在大陸從事貿易工作,家境富裕,來台後礙於法令,拿不到身分證,無法工作,整日無所事事,胡思亂想,不僅連夜失眠,還罹患躁鬱症,產後也出現憂鬱症,時常帶刀,怕被人謀害。直到先生建議她去學才藝,認識一些台灣朋友,再去醫院做睡眠治療,病才好轉。
在台灣住了八、九年後,她終於拿到身分證,可是,找工作仍然失利,因為企業普遍對大陸人反感,最後只好以自身學成的才藝開班,當起才藝課的老師,消磨時間。
嫁來台灣七年的雲南人張芳也說,法令雖然修改,知道的人卻不多,資訊缺乏的外籍配偶沒辦法工作,只得做其他違法的行業,一些店家也同樣認為有身分證才能聘用外配,所以拒之門外,讓需要賺錢養家的人哭訴無門。
學有專長志難伸
去年來台落地生根的福建人彩紅,不到三十歲,她覺得來到台灣最不能適應的就是「找工作受挫」,「我是大專計算機系畢業的,在家鄉找工作並不難,在台灣學歷卻不被承認,企業不敢用大陸人,還有人認為我們是來搶錢的!」彩紅氣憤的表示,很多人還認為大陸和二十年前一樣落後,其實,若非為了愛,她還不想離開家鄉「優渥」的環境,到台灣來過「苦日子」。
彩紅說,福建地大,結婚的都有整棟房子住,不像台灣地狹人稠、寸土寸金,一家人擠在小屋子內,雖然也是一種溫馨,可是不大能適應不同的價值觀。此外,大陸從八○年代起實施一胎化,生女兒的父母都希望男方入贅,但台灣風氣不盛,她又不是獨生女,只好硬著頭皮來台。
找工作時,企業嫌她是大陸人,或質疑沒有工作權,恰巧參加同鄉會,得到了公益機構的行政缺額,才有工作可做,雖然擁有修圖、編輯專長,卻只能做櫃台行政工作,但她表示,為了愛,只好把吃苦當吃補,甘之如飴;她最想呼籲其他姊妹,有工作的人要做出成績,建立好形象,讓企業願意用大陸人。
湖北人袁阿嫚,也有工作困擾,她嫁給台灣郎十一年,因為知道台灣法令對工作的限制,所以直到去年開放工作權後才來台灣。來台後學歷不被認可,只能到附近糕餅店應徵簡單工作,老闆以雇用陸人是違法而拒絕,讓她覺得大陸人在台灣是被歧視的。
未受尊重鳴不平
「我是為愛渡海來台的,放棄了原有的高薪和穩定工作,卻受不到最基本的尊重、待遇,不懂為什麼會這樣。」袁阿嫚希望大家不要因為媒體報導大陸一些不好的新聞,就以偏概全地仇視和不信任所有大陸人,現在她已經過勞工局就業輔導員輔導,找到政府單位簡易的行政工作。
根據統計,僅僅台北市就有三萬三千七百多名外籍配偶,其中三萬零五百名是大陸籍,占百分之九十點五的比例,而且未來會更多,輔導陸配多了,就業輔導員也深深感慨,如同對待一般外配,都是新台灣媳婦,她們有人為愛淪為弱勢,有的靠抗憂鬱藥解煩惱,令人不捨,希望台灣人疼惜,別用分別心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