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餃店在台灣四處林立,再普通不過,切點滷味作陪,簡單飽足的意象百年持續,超市賣各類口味的冷凍水餃更加入便利行列,平常沒大講究,但是到了討喜又吉利的過年,卻不允許我們太過便利,非要放點親自調理的手感及自家特有的家鄉味,才足以符合迎春新氣象。
年節盛景下,水餃被升級稱為「元寶」。
今天年初五,是年假的最後一天,好友曼軒照例又快遞了五十個小元寶來壓軸,負責快遞的是她兒子,騎出風火輪般的速度,來回不消五分鐘,喘著氣,小臉蛋上散出兩朵冬陽下特有的紅暈。
二十年匆匆飛逝,元寶在餐桌上被排著順序,居然沒變過。年夜飯屬於婆婆級,全家人心照不宣的誇大一些動作來迎合老人家過年的興味,明明就是平常一般的拌餡皮什麼的……但小姑們卻圍著圓桌高聲喊,老媽!為什麼這餡那麼香呀?哪買的麻油呀?
小孩也湊過來要玩捏麵人,平常被視為浪費的不良舉止逢年討吉利,全部過關,個個瘋得把麵粉塗滿一臉,好似太陽劇團。
大年初一的早餐就是把隔夜剩下的水餃加工變煎餃,年初二回娘家,入口的才是媽媽的正港味道。
天下的老媽媽好像都是宇宙上最瘋過年的人,幾十年下來,不管外頭年味如何由濃轉淡,媽媽堅持所有年貨自製,老了,買不動,抬不動,煮不動,就用大嗓門來指揮,鬧哄哄包成的元寶特別含有媽媽那瘋過年的誇張風格,讓我們肚皮撐破到年初三,空下一天,把年菜清一清,把年初五留給曼軒,等待另一種風味。
曼軒是隔條街的鄰居,這麼能幹標致的女性卻安於現狀在家洗衣煮飯,多煮一些有的沒的,就弄個小包裹擺在樓下櫃台,下班回家,警衛一叫喚,就知道晚餐有了著落。
過年假,和元寶為伍,和水餃共度,年復一年,味蕾猶留著各代的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