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茫茫,冷風涼涼,城市裡的霓虹燈在黑暗中閃亮,鄉村裡的路燈也綻放出光芒。與其說燈火照亮了大地,不如說它照亮的是人們的心理。
看到夜燈就使我想起咱家的「傳燈」,這「傳燈」並不是指傳道或傳教,而是指爺爺將煤油燈及蠟燭傳給父親,父親是將白熾燈泡和日光燈傳給我,我則把省電燈泡和LED燈傳給孩子。這「傳燈」不光是咱家的傳家寶,也代表時代的演進和遞移,更是照亮咱家人的「心燈」。
爺爺出生於民國前二年,清末民初的煤油燈時常陪伴爺爺從暗夜到天明,暈黃的煤油燈經常散發出刺鼻的煤油煙味,還不斷飄出一縷縷黑煙,爺爺自訴在他孩提的時候,有好幾回在煤油燈下寫字、看書,等到累了打一下瞌睡,就這低頭一下,即刻被煤油燒掉一小撮頭髮。還有一次只顧著和旁人講話,一不小心竟燒到眉毛,惹得旁人哈聲大笑。
至於現代人停電時才會用到的蠟燭,因其製作容易、價格便宜,在民初時也經常被拿來使用,爺爺說無論是婚禮用的紅燭,還是喪禮用的白燭,在窮苦的年代只要能點著的,就是一根好蠟燭。等到爺爺將煤油燈及蠟燭傳給父親時,當時已經演進到白熾燈泡和日光燈的年代,父親出生於民國四十年,那白熾燈泡曾陪伴他兒少時洗澡、閱讀、吃晚飯,等到父母婚後生我時,那高耗電、壽命短的白熾燈泡,多半被人們換成省電的日光燈了。
現在換我為人父,為了節能減碳之故,我則把家中燈具汰換成省電燈泡和LED燈,並打算等孩子們都上小學時,再將爺爺的煤油燈、蠟燭,和父親給的白熾燈泡、日光燈等古董拿出來,為子女訴說那「傳燈」的故事,我希望將來子女們能像那幾盞「傳燈」一樣,燃燒自己,為這家庭、社會、國家送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