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菊是花蓮豐濱鄉「菊荷美食屋」的老闆,聽到台灣世界展望會要找她,一起提供原住民小朋友早餐,馬上就答應,直到百來位小饕客出現在她面前,扯著她的圍裙,撒嬌地喊:「阿姨!阿姨!」她才開始頭疼,山上資源少,自己能拿出這麼多份早餐嗎?就算世展會資助,準備一百份也不容易。
此時,春菊想起小時候的一句話:「雞不能吃,豬只能餵。」春菊幼時家境清寒,看著家裡養的雞一天天長大,卻不能吃,因為外婆說,等母雞下蛋,便當就能加菜了。春菊小時常常餓著肚子睡覺,也許是長年處於飢餓狀態,長大後的她,最害怕飢餓的感覺。
無依老人 免費提供食物
春菊出生前,父母就離異了,而後在外婆家長大,成長過程中,數次目睹繼父對母親施暴,就讀高中時苦練跆拳,希望保護媽媽,「當教練問我要不要代表學校比賽,媽媽卻來電說『又被打了』,因此我放棄第一場比賽。」回家後,她找繼父單挑,保護媽媽不再受暴,春菊隔天開心地對教練說:「我已經完成比賽,而且贏了!」
後來,春菊立志成為幼教老師,但經濟與學業壓力逼得她喘不過氣,只能放棄,半工半讀完成了大專學業,考取餐飲乙級證照,擁有「總鋪師」的經驗與資格,她回到部落,租了店面,成立「菊荷美食屋」至今,除供應一般餐飲、外燴,考量到部落許多無依老人,更常免費供餐。
婦女加入 擁有就業能力
當世展會的人描述著「早餐計畫」,提及部落有太多的單親家庭、隔代教養,或者子女眾多、因為經濟因素或大人疏於照顧,經常有一餐沒一餐的孩子,春菊又想到挨餓的童年。
春菊也記起曾有一個國小男童,站在店門口問她:「阿姨,這裡有東西吃嗎?」那天,小男孩吃了三個餡餅,還外帶一個到學校去,春菊想:「他真的餓壞了。」
世展會也知道在山上開店不易經營,考慮採取「以工代賑」的就業方案,讓她把餐廳二樓作為二手衣販賣場地,由世展會補助生活津貼,還找來當地婦女加入製作早餐的團隊,孩子一句:「阿姨謝謝妳,妳煮的便當,超好吃!」讓弱勢婦女建立自信,也有了就業的能力。
餐廳打烊 作為課輔據點
春菊有了姊妹的幫助,不只提供早餐,還為特殊家庭境遇的中小學童送晚餐;餐廳打烊的時候,就作課輔據點,除了實現當幼教老師的願望,還成為百名小朋友的保母,為了提高偏遠學生的就學意願,更規定,認真寫完作業就能吃點心,她期許用愛與紀律影響孩子。
上過春菊輔導課的小六生小芳說,在菊荷屋很幸福,可以忘記煩惱、吃得飽,同學也會講笑話,阿姨都很愛她們!
春菊說,小芳出生不久,母親就因病過世,有四個哥哥,爸爸在外地工作,小芳和哥哥都因缺乏管教出現偏差行為,加上體重不到三十公斤,成績不好,人際關係更差。
現在的小芳,在春菊身上找到媽媽的溫暖,喜歡阿姨教她跳舞,還挖掘出繪畫天分,她希望有天能念大學,然後賺錢奉養每天辛苦賣菜的阿嬤。
春菊的店還有個綽號:「部落廚房」,現有許多服務偏鄉與原民童的團體,也都有類似的計畫和據點。
世展會表示,等環境條件成熟,會有更多地方像花蓮豐濱鄉這樣,小孩子不會再餓肚子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