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用輿論力量】社會民粹化 激情取代理性

李祖翔 |2011.01.16
1629觀看次
字級

【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擅長研究社會結構與人權的中央大學教授何春蕤表示,台灣社會已逐漸走向「民粹化」的趨勢,使人民激情化、社會空間幼兒化,讓仇恨成為社會主導公正的力量!何春蕤提出的民粹化泛指利用群眾激情,扼殺冷靜反思、辯論議題的空間。

何春蕤指出,跆拳道選手楊淑君被判失格風波、白玫瑰上街頭為婦幼爭取權益運動、中指蕭擋救護車等事件,本都是社會上固有的事,相同的事情有很多,面對這類問題,理應多方辯論,以取得最正確的懲處方式,然而民眾太過激情,毫無限制的將情緒展露,表面上像「社會正義」,事實卻是「不理智的操控與煽動」,甚至讓輿論成為一股可怕的力量,左右司法判決。

又如女連長喇舌和網路版主揪團上酒店事件,兩者都屬個人空間的舉動,但在兒少過度保護的嚴肅氛圍中,立刻升高成嚴重的偏差行為,其懲處也進一步促成恐懼的寒蟬效應,「輿論力量變成自由民主的極端扭曲」。

何春蕤說,從「中指蕭」事件可看到,民眾開始會「莫名其妙的憤恨」,在不了解或根本不想了解事情真相和狀況下,只會用仇恨主導這股力量,用人肉搜索找到當事者,此舉無疑會造成視野狹隘、情緒分裂和過度激憤,最後是暴動,尤其不明所以的放縱情緒,難保哪天民眾不會揪團攻占總統府。

致使民粹、民意、媒體渲染成為一方勢力,凌駕法制與法官之上,以及視「不同意見」的人為「恐龍」,或者不管法官因為被告採取何種條例,造成輕判,民眾不研究案情適用哪些法條,只在意結果的原因,何春蕤認為是「網路簡化了情緒表達」培養出的奇怪文化!當人可以不需深思就出口成「髒」,社會就會亂。

至於問題發生時,民眾應理性辯論,並非指政論節目對辯的模式,政論節目是典型的放縱情緒去吵架,她主張「據理評判」。

新價值觀的共識要矯正,何春蕤卻表示,應從大人教育著手,而僵化的環境是逼死弱者的兇手,例如一名遭性侵的國二生自殺,逼死她的不是性侵者,而是認為被性侵是恥辱的父母和所有給予同情眼光的師生。她也認為過度抨擊「中指蕭」,是偽善的,因為誰能認真遵守禮讓救護車的規範

?把砲口集中在他身上,還要求學校一定要開除學籍,非常荒謬。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