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通常有明確病徵,有的病會痊癒,有的雖無藥可醫卻能延緩惡化時間,但「漸凍人」,學名「進行性運動神經元萎縮或肌肉萎縮症」,則會造成漸進性退化,沒有確切病程,有時從手開始,有時是吞嚥與聲帶出問題,目前能肯定的是,未來迎向他們的,只有惡化與死亡。
面對逐漸消失的機能與生命,漸凍人協會的員工如何堅毅地服務下去?
事實是,協會的理事和顧問,除了由病友家屬擔任外,還有病友本身,他們有的藉著服務,汲取照顧經驗,讓伴侶的未來能走得輕鬆、能有尊嚴;有的認為自己還能做點事,即使只剩眼球能轉;有的純粹為病友的福利環境擔憂;還有許多人是看見前面三種人的奉獻,動了惻隱之心,希望一起努力。
協會秘書長林金梅說,工作辛苦不是讓人放棄服務的理由,只要清楚自己的作為是有益於人的,就會產生動力,而整天沉浸在疾病與生命的搏鬥、衝擊中,有驚愕,也有感動。服務漸凍人,最大的打擊是病友往生,最自豪的是病友的笑容,「我們的病友笑得最燦爛!」
不過這種疾病是不可逆的,退化更始終在進行,除了病友本身,所有的服務者都很難笑得出來。一有誰的服務對象病情又惡化,員工就相互安慰,進行深度諮商,但往往為了工作,又逼自己不能陷入悲慟情緒,所以社工在服務時,外人看來是「不常笑、不會哭」,其實內心感受比誰都強烈。
林金梅身為秘書長,很憂慮病友病情,不過更擔心所有已被服務和沒有資源能用的病友權益。她指出,在服務推展上,偏遠地區的資源取得最難,由於漸凍沒有具體療效,交通又困難,若急需到宅服務,一般醫院基於成本考量,是不會過去的。
協會雖能邀請居服員、治療師從高雄到花東服務,但畢竟太耗時,治療師甚至認為,服務花東一人,可服務本地三人,在權衡之下,偏遠病友就會被犧牲,可是漸凍人是最不能等!因此協會計畫在當地培訓治療師,人力將不受限於醫院,所有治療師公會和輔具資源中心都能派遣,希望解決目前的資源困境,也期許大眾持續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