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碗」與「良知」 記者陷兩難

翁云真 |2011.01.09
976觀看次
字級

【記者翁云真專題報導】記者原本是一個不錯的職業,可以提供終身學習的機會,一個身經百戰的記者,要在分秒必爭以及經驗累積中,不斷地改善自己的新聞採訪寫作品質,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如今,在這個充斥業配生態的混濁戰場中,仍有不少堅持自我原則的記者,除了默默捍衛一絲新聞自由,對於未來的路卻也是很「茫然」。

「給你錢,寫就對了」,當廣告主丟下這句話,長官面臨上頭壓力,記者就得概括接受,去寫一篇極具「正面」意涵的新聞稿,這就是業界所謂的「業配新聞」;不願具名的線上記者就搖頭直說「有錢能使鬼推磨」,你不寫其他人也會寫,大家都在寫,只能感嘆長官什麼時候才會良心發現,能毅然決然的拒絕這種莫名其妙的業配稿。

另一位平面媒體的記者指出,他認同編業獨立的理念,自己卻無奈地接過很多業配,造成「長官交辦的業配無法拒絕,也占去自己的工作時間。」他點出,當記者跑新聞還要配合公司許多瑣碎的行政工作,能夠勇敢抗拒業配的人,真的不多了。

他曾聽其他同業提起,有名不願接洽業配稿的同行,不僅被報社視為異類,長官甚至在開會時直指「不要自命清高,你沒那麼了不起!」想當然爾,除非抱持著「不幹了」甩頭走人的決心,否則只能乖乖聽命辦事;他不免質疑,「叫一位跑線的記者去拉廣告,以後又該怎麼去扮演真實報導的角色?」

從主流媒體退居為公民記者的一位媒體同業也意有所指的說,問題存在已久,想改革也心餘力絀,日前「卓越新聞獎」首次頒獎給獨立新聞記者,而非主流媒體,可見評審們也已經開始意識到「新聞廣告化」的危機。

而這位得獎者在發表感言時就透露,短期內不會回到主流媒體,因深感在媒體的組織中,會受到廣告廠商和政府的限制,導致無法深入報導具有意義的新聞,因此以獨立新聞媒體人的身分,尋找另一種實踐記者專業的可能,這席話也點出目前記者圈中,「業配文化」不斷的在壓榨記者的新聞自由。

另名同業指出,報紙需要依賴大量的廣告收入來平衡支出,這種賣版行為也是為了生存,但如果影響新聞專業的判斷與執行,就該檢討,只是這個「地雷」,現階段沒有人敢觸碰,也是改變不了的事實,記者大多只能自求多福。

亞洲週刊總編輯邱立本就指出,記者的操守,絕對要嚴以律己,如果權力、金錢可以讓新聞變調,那記者的專業就會為之崩解,新聞的公信力更會蕩然無存;如今記者在面臨媒體生態的改變,又要如何從中取得平衡點,這將考驗記者的智慧,也看媒體的「良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