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翁云真專題報導】不惜以辭職捍衛新聞價值的媒體人黃哲斌,除了直接將媒體眾所皆知的「祕密」公諸於世,更直接在網路平台上點出「業配文化」的嚴重性,日前更受邀至大學演講,以「如果,報紙不如一份超商DM」為題,探討目前業配新聞的亂象,不僅讓到場聆聽的學子們,直呼「業配新聞騙很大」,也引人省思。
黃哲斌在他的部落格解釋,所謂的業配新聞就是「廣告主付費,卻包裝成新聞,意圖與媒體共謀,唬弄消費者的廣告形式」;不少學子聽完後直說「那就是廣告啦!」打開一份報紙,民眾藉由文稿吸收各方訊息,當訊息是所謂的廣告,新聞的價值是否蕩然無存?學生黃思婷提出質疑,當版面可以秤斤秤兩的以字計費,記者不就如同拉廣告的業務?
學生蔡佩萱一臉訝異指出,她認為企業、政府宣傳買版面,只是另一種廣告行銷的手法,並無不妥,但是記者的職責不是報導真相,為民監督政府的嗎?如果收錢寫新聞,「付錢的人是老大」,記者有權利說不嗎?她無奈的搖頭表示,如果是這樣,媒體報導的公正性確實讓人質疑。
就讀新聞學系的洪姓同學,直指業配新聞賣的根本是讀者對媒體的信任,業配如此氾濫,以後民眾看新聞時,不就要一條條的去猜這個是不是業配呢?總歸一句,業配新聞過多會讓民眾不再信任媒體,而記者這個職業,本質也會受到影響。
學生認為,業配新聞充斥各報版面,以新聞模式行廣告之實,是否妥當,心中自有一把尺,但由此看來,學生對於新聞媒體的報導也不再是全盤吸收。
對此窘境,黃哲斌語重心長地表示,現在的記者是兩面人,一半身分是記者,另一半是廣告業務員,拉廣告的業績甚至變成考績的評量之一,不想同流合汙的記者,如今也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
;過去記者寫新聞是在衡量新聞報導價值後才動筆,如今變成以「新台幣」去衡量新聞的報導價值,整個媒體生態的轉變,令人不勝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