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台灣都會區房價在短短數十年間飆漲數百倍,許多人因擁有大批土地而致富;也有越來越多無殼蝸牛,因所得追不上房價,一輩子買不起房子。
穿越時光隧道回到百年前的台北。一九一五年時,大稻埕知名餐廳「春風得意樓」的老闆要賣二筆土地,位於現今中山捷運站南邊,南京東路一帶,當時一坪才賣三元,相當於六十盒牛奶糖的價錢。百年來,台北精華區土地飆漲的幅度,早已超乎一般人的想像。
台北市政府日前公告民國一百年的土地現值,位於台北火車站前的新光摩天大樓以每坪三百六十四萬餘元,蟬聯第十三年地王。房地產業者估計,這裏的市價上看每坪一千六百萬元,相當於公告現值的四倍。
政大房地產研究中心分析,一九七三至二○一○年間台北市房價長期走勢,無論以租金或所得來推估,台北市房價的泡沫現象非常嚴重。從租金面看,以二○一○年第一季為例,泡沫價格佔房價達百分之四十三,接近一九八九年第四季台北市房價泡沫化高峰期的水準,當時泡沫價格占房價比率為百分之五十八。該中心指出,自二○○五年房市回溫以來,台北市房價成長七成三,同期間台北市家戶所得只小幅成長百分之一點二,形成所得追不上房價的不合理現象。
一九七○年代,台北市的房價大約是一坪一萬元,一九八○年代漲到每坪十萬元,隨著新台幣升值與股市上萬點引發資金狂潮,一九九○年代房價漲到每坪五十萬元。從此房價一路飆漲,如今豪宅帝寶法拍甚至飆到每坪二百多萬元天價,市井小民根本望塵莫及。
回顧近四十年來台北市房價趨勢,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多次警告,從歷史經驗來看,在沒有實質面支撐下,房市泡沫必然會破滅。房市泡沫破滅會引發什麼後果,二年前華爾街次貸風暴已經提供了慘痛教訓,主政者不能不慎。
近年來房地產炒風日盛,房價大幅飆漲,與不合理的土地稅制有很大關係。房地產的課稅基礎以評定現值、公告現值、公告地價為主,與市價有極大落差,富人經由土地炒作賺取巨額財富,卻只須繳納少許稅負,使得貧富差距急速惡化。
都會區的房價飆漲成為民怨之首,儘管政府推出健全房市的措施,可惜效果不彰。內政部十二月底公布最新調查,台北市房屋平均每坪價格達新台幣四一點九萬元,創歷史新高。由於多數人的薪水沒有增加,台北市民必須不吃不喝十一年才買得起房子,這項比率也創下歷史新高。
面對房價飆漲問題,主政者有許多政策工具可用,包括土地稅制的改革,房價資訊透明化與興建社會住宅等,其中土地稅制的改革是抑制房價不合理飆漲的關鍵,這項改革的推動端視執政黨的決心與魄力。
建國百年改革的契機,針對房價不合理飆漲問題,執政者必須力避房市泡沫破裂,也必須建立公平遊戲規則,營造一個健全合理的房市,讓人擁有一個可以安居樂業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