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教育政策要周延可行

 |2011.01.07
1557觀看次
字級

民國一百年來臨之前,令整個社會最震驚的事,不是發生在政治、經濟、社會治安領域,而在教育:校園霸凌事件。不斷傳出的各級校園霸凌事件,從馬英九總統、行政院各部會、司法院、民間教育團體都跳出來表態,強調一定要有效防止。這反映出一個更深層的問題:教育部擬定重大教育政策必須符合現況,不能淪於形式。

近年校園霸凌事件已經成為媒體經常性報導新聞,從小學、國中到高中職,無數學生視每天上學為畏途;準備金錢滿足霸凌者的需索還算事小,承受身體傷害與凌辱才是學生最大的壓力與惡夢,甚至有小學生哭訴每天要帶鈑手上學防身,「否則會被打死!」

據教育部資料,國內每年至少有二萬件校園霸凌事件,但會通報者只有百分之一。教育部既然握有數據,卻始終未見積極設法解決;直到桃園八德國中霸凌事件連環爆之後,才要行政院出面成立跨部會組織因應。行政院長吳敦義就直言,重點是教育部要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而不是一出事就靠跨部會小組出面,把跨部會小組變成卸責的擋箭牌。

面對校園霸凌事件,教育部只會開會,但會議中,校長們紛紛要求爭取懲戒權,教育部長吳清基則堅持零體罰,結果雞同鴨講,沒有共識。教育部應該看清楚,當校園中的霸凌者有黑道為靠山時,教師們有什麼管教工具可以制止霸凌者?

懲戒權不必然代表就是「體罰」,教育部必須在禁止體罰的同時,給予時刻面對教育現場各種問題的老師們一個建立秩序與規範的工具。否則,防治校園霸凌事件只是口號。

在其它重要教育政策方面,我們也看到教育部考慮失當所造成的混亂。如去年推出公私立高中職學費齊一政策時,因教育部只考慮補助高一學生,以致形成學費的「一校兩制」。在家長不滿情緒高漲之下,最後必須由行政院長出面道歉、教育部修改辦法才落幕。

教育部曾一度宣布,國中不能用正常上課時間舉行模擬考,要放在周末舉行。用意固在維持教學正常化,如照著實施,只會讓學生陷入一周七天、天天有壓力的情境。果又造成家長與輿論大譁,教育部只得收回成命。

教育部掌管全國學生的學習環境,任一政策的擬定,不能只看眼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但由上述幾個重大教育政策爭議可以發現,教育部不是考慮有欠周延,就是到了不諳人情事故的地步,令人為教育政策擬定品質擔心。

在競爭激烈的此刻,缺乏自然資源的台灣更要靠良好的教育培育出優秀的人才,才能立足世界,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教育部必須有觀照全球教育發展態勢的能力,還要能洞察國內教育現場沈痾,提出可行可久的辦法,讓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認同並激發對教育的熱情,我們的千萬學子才有可能被教育成德智兼備,有能力踏出校門並面對社會挑戰的個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