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西部大開發重點工程—青藏交直流聯網(簡稱「青藏聯網」)近日完成在唐古拉山沼澤地段凍土的基礎工程,第兩千三百六十一座塔基澆築完畢,象徵青藏聯網明年單線竣工的目標,又向前邁進一步。
有「電力天路」之稱青藏聯網,全長一千零三十八公里,總投資達人民幣一百六十二億元,是連接青海和西藏的電力大動脈,施工者要挑戰沿線海拔最高、施工凍土區最長的「兩個世界之最」,同時還要克服高原造成的身體不適、保護高原生態環境。
青藏聯網工程是迄今為止,在世界上最高海拔地區建設、規模最大的輸電工程。工作人員苦笑指出,在「世界的屋脊」工作,可說是符合當地民謠「到了崑崙山,兩眼淚不乾;到了五道梁,難見爹和娘;到了風火山,氣息已奄奄;到了唐古拉,伸手把天抓」的寫照。
青藏聯網工程平均海拔四千五百公尺以上,極端氣溫在攝氏零下四十度以下,有的地方空氣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區的百分之三十,雷電、風沙、冰雹等惡劣天氣交替出現,由此可能引起的肺水腫、腦水腫、高原性心臟病等高原病,數小時內就能奪去人命。
為保護高原脆弱的生態環境,中國國家電網公司選擇在冬季嚴寒氣候條件下,進行凍土樁基施工,最後一段在海拔五千兩百多公尺的唐古拉山凍土區進行,工人必須深入雪域深處,高寒、高海拔、極度缺氧,是施工最大障礙。
為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當局在被高原居民視為「生命禁區」的施工路段,建立了四十一個醫院和衛生所,三百二十名醫務人員全天候投入服務,「平均三十公里一座的『生命綠洲』,讓高寒、缺氧、荒涼的青藏高原無人區,不再是『生命禁區』」。
他們口中的生命綠洲,就是一個能隨隊巡診的一級醫療站,除此,每一百公里建成一個功能齊全、設備先進的二級醫療站,與位於格爾木、拉薩的兩家三級醫療機構。
在工程所在之處,隨處可見一頂頂帳篷挺立在寒風中;駐守在藏北安多的武警水電二總隊醫院的護士說,她與六十幾名醫護人員隨時待命,支撐他們戰勝困難的只有一個信念:「全力保障沿線建設者的生命健康」。
高原救援不比平地,武警水電部隊購置德國進口的先進救護車,除了配備常規醫療急救設備,同時還配備了車載高壓氧艙,得了腦水腫的病人,兩個小時就能夠送到急救醫院。
自開工建設以來,青藏聯網不僅救助了工人,也提升當地居民醫療水準,總共有四十六萬三千多人次獲得救治。
青藏聯網工程將於二○一一年立塔架線,二○一二年試營運,工程建成後,將徹底改變西藏缺電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