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兒子和女兒出生時,併發很多症狀,兩人體重加起來才一千九百克,想到未來養育的過程就累人,差點要放棄。」育有兩名巴掌仙子的媽媽Yuki說,若非醫師鼓勵和早產兒基金會的介入,小朋友很難像今天這樣恢復健康。在基金會的陪同下,Yuki現身說法,呼籲社會大眾,重視安胎照護。
Yuki表示,兒子今年兩歲、女兒六個月大,都是極低體重早產兒,一出生就併有視網膜病變,腦部三度出血,還必須做心臟動脈導管手術,幸虧早產兒基金會「早產兒防治暨安胎示範病房」、「早產兒居家護理」等機制,由居家護理師至家裡評估養育環境,示範正確照顧方式及成長追蹤,讓小朋友恢復正常體重,希望家長別輕易放棄養育早產兒。
根據衛生署統計,台灣一年有二十萬名新生兒,儘管每年人數有下降趨勢,但早產兒的發生率卻沒有下降,仍然占新生兒活產人數的百分之八點九,其中造成高死亡率或罹病率的極低體重早產兒,即出生低於一千五百克,占百分之零點八,顯示每一百二十八個新生兒就有一個是極低體重早產兒,另外,每年至少有約六百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的高危險群早產兒誕生。
早產兒基金會董事長李宏昌指出,一般醫院沒有針對高風險產婦做安胎照護,由於安胎病房經費負擔大,所以由公益團體募款成立,採相對補助,產婦家人和基金會對半付費,中國醫藥大學加入安胎照護行列後,全台共有十間,採人性化的產婦照護,運用醫療團隊和義工管理,降低早產兒出生率,給家長更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