臼齒易敏感 4成刷牙不正確

張雅雯 |2010.12.01
1018觀看次
字級

【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一項本土性的研究顯示,國人敏感性牙齒好發部位為大小臼齒,近四成歸諸於刷牙方式不正確、其次則是牙周病引起的牙齦萎縮,均造成牙本質外露,使得內部聯繫到牙髓的微細小管也外露,進而對外界刺激產生短暫、尖銳的疼痛感。

主持此研究的台北醫學大學牙醫學系主任李勝揚表示,敏感性牙齒患者對於冷、熱、甜、酸性食物或飲品都耐不住,甚至吸入冷空氣的刺激也有反應,估計約三成以上成人有此困擾。

這次號召四十七位牙醫師,對七百九十六名患者、約一千兩百多顆敏感性牙齒,透過噴射壓縮冷空氣進行評估,發現敏感牙齒的部位,有三成八發生在小臼齒、二成九在大臼齒,門齒與犬齒分別僅占一成八與一成四。

李勝揚指出,臼齒容易成為敏感性牙齒,跟不正確的刷牙方式有關,近四成患者刷牙時像鋸東西般橫向來回,尤其小臼齒靠近前後牙轉角處,更容易被刷到而磨損,使得牙齦萎縮,導致牙根部分裸露,因此要改善牙齒敏感,除了尋求牙醫治療,應改掉不正確的刷牙習慣。

目前治療敏感性牙齒採樹脂肪蛀劑或補牙,李勝揚指出這種治療較具侵略性,臨床上多半建議使用加入鉀鹽的抗敏感牙膏舒緩,使神經傳導速度能稍微鈍化,才不會因過度敏感而疼痛,但這種傳統治療法需一至二個月才能達到效果。

另一種新療法也可鈍化神經傳導,是透過精胺酸和碳酸鈣作用,附著在牙本質表面而封閉微細小管,隔絕外界刺激,比傳統治療法更快達到舒緩效果,但此新療法目前沒有公定行情,由醫師自行決定價格,可能跟民眾的預期會有落差。

中華民國家庭牙醫學會理事長賴向華表示,有些人認為牙齒敏感「忍一下就過了」,雖然可從飲食上減少刺激,但因此間接使得口腔清潔做得不夠好,反而帶來蛀牙等問題,建議就醫檢查治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