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芷芸 圖/柿子文化
關於走進廚房,最初的記憶,得回溯到升上國中二年級那年的暑假。當時,父親的三、四名好友,會在每個周末帶著妻小往我家餐聚;其實餐聚是順便的,「摸八圈」切磋牌技才是主題。
賢淑的母親,總克盡女主人職守,晚餐時間一到,便從廚房端出幾道佳餚。母親在廚房忙時,我常興味盎然在一旁觀摩,幫忙拿醬油、胡椒粉、餐盤……。然後,某個周末,跟母親「掛保證」了一下午後,我熱情向大家宣布一個消息:「今天的晚餐,通通由我來煮喔!」當下,男人們嚇得牌局大亂。父親認真看著我:「妳……行嗎?」「沒問題!」我說。「那今天的晚餐就由小女來掌廚囉!」父親的驕傲寫在臉上。
那一晚,從五點半等到九點多。終於,我關上隆隆作響的抽油煙機;拿下圍群,大喊:「吃─飯─囉─」一干人聞聲衝向餐桌,抓起碗筷……「好漂亮喔!這些菜……紅燒獅子頭、糖醋排骨、螞蟻上樹……真的是第一次做菜嗎?!」「賴桑,妳女兒好有天分!」讚歎聲此起彼落,父親笑的合不攏嘴。不過,當大家動了筷子後,卻開始一個個面有難色。喔喔!好鹹啊!我的廚房初體驗就在「有點光榮又有點尷尬」中落幕了。但也開啟了對烹飪的興趣。
早期,還未接觸蔬食思維,都是以家人慣吃的食材做發揮;婚後,公公對飲食要求嚴苛,更在他監督下,老實練就廚房基本工。峰迴路轉,現在已可自由的朝著蔬食理想走了。開始撰寫《東方人蔬坊》後,我的蔬食生活更豐富了起來。
藏地麵疙瘩
材料:
麵粉……………………1杯
酥油……………………適量
碎奶渣…………………半杯
紅豆……………………適量
蜜豆……………………適量
作法:
1.麵粉加入清水揉成糰,再捏成一個個直徑約兩公分的小圓球,壓成扁扁的,即成麵疙瘩。
2.麵疙瘩投入沸騰的水內煮熟,濾乾,待用。
3.再另用一鍋熱酥油,之後倒入煮熟的麵疙瘩中,加入適量的紅糖、蜜豆、碎奶渣,攪拌即成。
飲食·與宗喀巴──
1.依據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去修行,「戒殺茹素」是一件不容打折的基本要素。
2.此道料理的藏語發音為「帕查麻枯」,碎奶渣獨特的酸甜,令人味口大開。若家中有小朋友食欲不振,可試試以「帕查麻枯」作為開味早餐。
高麗菜捲(六人份)
材料:
高麗菜(小型)…………1個
素火腿……………………3片
香菇………………………6朵
綠豆芽……………………1把
小豆干……………………3塊
葡萄乾……………………3中匙
調味料:
鹽………………………1小匙半
胡椒粉……………………適量
勾芡汁:
太白粉1大匙+水半杯混勻
作法:
1.高麗菜葉大片大片的剝開,汆燙後泡在冷開水中備用。
2.將材料皆切成細絲(葡萄乾、綠豆芽除外)。
3.先略為爆香香菇、素火腿,再下小豆干、綠豆芽炒香,然後下調味料及勾芡汁炒勻,即為餡料。
4.取高麗菜葉,內置餡料包捲成春捲狀,即可享用。喜熱食者,則可將之置入蒸鍋蒸七至十分鐘,即可取出擺盤。
飲食·紀伯倫──
1.紀伯倫平常喜歡吃新鮮蔬果,常用高麗菜捲起食材,再搭配白酒就解決一餐。
2.此道料理也可用油炸,或放入烤箱烤熟(150℃烤15分鐘)。
紅燒四喜
材料:
去殼栗子……………………15顆
香菇…………………………5朵
蓮藕…………………………1條
紅蘿蔔……………………1小段
調味料:
醬油………………………3大匙
米酒………………………1大匙
糖…………………………1大匙
油…………………………3大匙
作法:
1.蓮藕、紅蘿蔔削皮切片,栗子、蓮藕以滾水煮熟或用蒸鍋蒸熟。
2.起油鍋,將香菇爆香,取出置於一旁備用。
3.將鍋內的油倒出些,剩下約1中匙左右(否則會太油膩),再下栗子、蓮藕、紅蘿蔔、醬油、米酒、糖、紅棗和1杯水,翻炒約一分鐘。
4.下香菇,以文火燜煮5分鐘,見收汁即可起鍋。
飲食·許哲──
宣揚大愛的新加坡傳奇人物許哲,就是所謂的「胎裡素」寶寶,她吃素,只吃生菜,不吃油、鹽、糖和所有一切能添加風味的人工佐料。
大愛無國界的她,雖無雄厚的財力,卻在東南亞地區蓋了十數所家庭式老人院,這等無私,讓她就像一朵不染的香蓮,盛開在五味雜陳的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