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芝山岩下山,在街巷行走,準備回芝山站搭捷運。
忽見左邊的人行道上,有一幢如巴洛克洋房和教會尖塔的小屋,紅頂白身,相當醒眼;趨前一看,才知是資源回收站,因為屋身畫有區隔的漫畫男孩頭像,底下各自有「塑膠」、「玻璃」、「廢棄物」、「五金」等等的名稱。
好漂亮的資源回收站呢!特別是那尖塔,還有一隻貓頭鷹的畫像和「布穀鳥之里」的字眼哩!
回收站裡有人在工作,看見我和老妻在觀望,熱心地招呼著我們。原來是里長夫妻於假日還在這兒巡頭看尾的。里長幫我們拍合照,說:「你們應該沒看過如此造型美麗的資源回收站吧?」還遞給我們一份社區的環境地圖,上書:「名川之清」、「山林之美」、「里仁之美」。若直向看,三行的頭一個字讀起來,剛好就是這個社區「名山里」的名字。
看著這印刷精美的摺頁介紹小冊,我不禁敬佩,有那個社區里鄰,能費心整理自己的鄉土事蹟,來讓社區文化和生活景觀,留下共同回憶,並衍生出去呢?光一個里就有自己的簡介指引,我似乎就沒看過了。
我也才知道,這社區還滿大的,包括芝山岩、雙溪街到中山北路五、六段的忠誠公園和雨聲街,都是名山里的範圍。
名山是否因芝山岩這著名的歷史遺址小山丘而得名,我倒不知,但剛剛去的芝山岩,固是樹蔭、碧草盎然的生態園區,而如果你沿著雙溪街往中山北路走,你可以發現,名山里的街巷,竟然也處處藏諸綠意和生態教育的小徑,甚至人文藝術氣息也鋪滿整個社區,把幾步之遠的車水馬龍和喧囂,似乎就隔離起來似的。將「綠」和「藝」藏諸名山里,就是這寫照吧!我和老妻不禁羨慕起這裡的居民了。
若說「園藝」和「生態」之美,雙溪街往中山北路的狹小人行道上,一般地區一定停滿機車或居民占地自用的,但這兒卻開闢了蜿蜒狹長的「人文之道」、「生態美樹館」和「水車公園」、「肯氏蒲桃綠隧道」的,這讓綠色填滿所有空間之地,破窗理論因此不會在這兒產生。「生態美樹館」小徑中,植樹或花朵,都像植物園裡,立有介紹文字,這是一般社區小公園難得能做到的生態教育環境呢!
我們沿途走過青青綠園草,來到中山北路,看到天母扶輪社贈送的東南亞第一座太陽能路燈,似乎也呈現這兒也是環保節能的先鋒之地呢。而社區把路燈裝飾的更有文藝氣息了,不僅在旁邊布置有「浪漫亭」園地,以歌台舞榭和公共藝術雕塑及振翅飛鳥、五線譜等來映襯太陽能標準時鐘的建置,又以竹巷子的八芝蘭竹來凸顯這裡曾是舊名「八芝蘭」的地方特色。
京都有所謂的「哲學步道」,這裡也有一條「心靈步道」,雖無櫻花的落櫻繽紛滿道,但路旁小野花夾道,走起來亦令人舒然悠適。兩塊石碑上的文字,亦讓人思考人和環境的關係,一為德國文學家歌德所言:「大自然像是無與倫比的藝術家,用最普通的素材,創造出強烈的對照;不見努力的外表下,創造出不可思議的完美」;另一為英國哲學家羅素所言:「那些努力要使這世界再生的人,必須面對孤寂和屈辱。智慧和希望是這個世界所需要的,雖然這個世界對他們敵視,但最後仍然得向他們致敬。」想起剛剛里長向我們談起規畫、開闢這社區的篳路藍縷,以及部分居民的不見體諒之心,想來羅素這段話,更值得我們寸心銘感了。
下次去芝山岩,不妨去探訪藏諸都市心肺裡,難得的綠意盎然和生態教育、文藝氣息濃厚的地方小社區吧!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