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有缺陷,心會變小嗎?美國旅遊作家、罹患小兒麻痺的卜錦輝克服殘
缺,竟把「心」養大,夢想有天回歸自我。他誓言要汲盡東方文化的根源,點燃內心明燈,溫暖弱勢角落。
才出生六個月,卜錦輝罹患小兒麻痺症,從此不良於行,他常羨慕同齡孩子可以毫不費力地奔跑。小兒麻痺讓腿部肌肉逐漸萎縮,游泳是比較適合的治療方式,但礙於氣候因素,必須使用溫水,當時若非祖父哀求總統專屬醫生,開放白宮游泳池復健,他今日無法靠輔具行走。
由於興趣與繪畫帶來的成就感,他學了很多藝術課程,參與校旗設計,還製作過圖畫書,他體會到,不管遇到何種困難,身體都不會是障礙,只有「心」的障礙會囚禁人,讓人無法前進。他開始運用支架、拐杖、滑板和電動車,幫人看小孩、除草、打工,游泳、棒球、橄欖球都是他拿手的運動。
他曾獲美國運動獎年度運動員,橫越過大峽谷,完成四十二公里馬拉松,得到一百公尺奧運蛙式金牌和打破三項殘奧紀錄,靠的不是雙腳,是拐杖。旅行過程讓他發現,不必因為殘缺而羞恥,因為「不一樣」也能成為正面力量。
他後來又獨自進行十六個月的徒步旅行,走訪中國各地和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也曾在台灣住過五年,他將所見所聞記錄在畫布上。他的藝術與眾不同,他說:「我從不畫草稿,我的創作就像運動,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他還強調,作品不會呈現因殘缺產生的悲傷,「殘缺會怎樣?它不會殺了你,反而讓人更堅強,對生命更樂觀;缺陷讓我成長。」他和陳傳根的畫作一起被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