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重症孩子,梁關濟和陳楓千夫婦的生活走得並不順遂,但他們卻博得所有人敬重。陳傳根的媽媽陳楓千曾領過失業救濟金,一家都靠弱勢補助金過活,梁關濟本來是生意人,因為兒子傳根需要照顧,毅然決然放下維生來源,改行當游泳教練,只為了醫生說過:「運動,對糖尿病患者有幫助」,而博根恰好又愛游泳。
陳楓千說,三個小孩中,長子就讀逢甲大學三年級,傳根是老二,東華大學藝設系二年級學生,老么小學五年級,最聽哥哥的話。老大和傳根都很懂事,例如家裡經濟不算富裕,大兒子生活就過得很儉樸,傳根雖然有病在身,卻也懂得什麼該爭取,什麼該壓抑,好比突破身體限制,讓生命更精采,就是他不斷嘗試的,將畫具之外的花費壓到最低,則是他努力壓抑的。
效法小二女生
學習獨立
傳根雖然成年,卻還是讓媽媽心疼,儘管傳根常說:「不要為我擔心,我很清楚,你們不會跟我一輩子,我要獨立。」爸爸梁關濟就說,小學三年級,曾帶他參加醫療基金會辦的活動,傳根看見小他一年級的女生已學會獨立,還能自己注射,從此強迫自己長大,每天帶胰島素藥劑上學,注射前還要自測血糖,「環境壓力真的會讓一個人長大,原本他最怕打針的。」
由於梁關濟夫婦對孩子的用心,所以傳根從小到大只昏迷過一次———也許那次的意外太讓人震驚,刻骨銘心吧。梁關濟說,有次傳根忘了在學校已注射過,回家又打一次,胰島素過多造成昏迷,「我塞十二顆方糖,才恢復正常血糖值讓他清醒,實在很可怕!」
那次之後,他們經過重重考驗,包括爸爸為了傳根的身體,當上專屬的游泳教練,傳根也以優異成績進入體育班,成為游泳小將、比賽常勝軍。梁關濟以游泳教練的身分一路陪伴傳根,每天泡在水裡九個小時以上,從事教練工作,月薪不到兩萬,但不減生活鬥志,梁關濟說:「傳根生病,很多人伸援手,所以我們其實不缺什麼。」
梁關濟希望傳根未來能把銷售藝術作品的收入捐作公益,他強調,人一定要知恩圖報,取之社會、用之社會。
病情控得宜
自由創作
儘管傳根成年了,但藝術系俗稱「爆肝系」,偏偏傳根無法熬夜、太累,作息必須正常,否則就是玩命!所以梁關濟總勸他:「身體搞垮就不用玩了,人『掛』了怎麼助人?」陳傳根笑笑,心裡明白,要回饋社會,就要有更健康的身體,所以他只有在創作的時候,才會瘋狂地釋放自己。
梁關濟永遠記得,得知孩子終身都要和針筒為伍的當下,他哽咽,好久才能發出聲音,沉重地問醫生:「告訴我,他能活多久?」結果醫生說:「不要太悲觀,控制得好,可以像正常人一樣,該活多久就活多久。」如今,傳根真的像正常人一般,有健壯的外表、陽光的笑容,這不表示他擺脫了病魔,只是藉由所有人的努力,病情得以控制。
陳楓千、梁關濟想告訴所有父母,不要知道孩子有重症就立刻放棄,他們有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