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河北潘家口水庫境內的「水下長城」,今年上半年因乾旱少雨、水庫下游用水增多而露出水面,隨著入秋以來雨水增多,日前它又一次歸隱水下。
蜿蜒在崇山峻嶺間的萬里長城,到了河北省寬城滿族自治縣潘家口水庫境內,有一段「鑽」進水下,形成獨一無二的「水下長城」奇觀。
建於五百多年前的喜峰口、潘家口城堡,是中國明代長城的兩個重要關隘,是當時中原通往北疆和東北邊陲的咽喉要道,這一帶的長城長約五十公里,共有墩台二十一座。
一九七五年,大陸當局在該處修建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潘家口水庫,蓄水後,水位超過了長城高度,喜峰口、潘家口城堡淹沒於水中,從此這段歷經五百年滄桑的長城便隱身水下。
近三十年間,「水下長城」曾多次露出水面又歸隱水下,其沉浮已經成為華北地區降雨量的一個晴雨表。